《谎言之境》阅读附答案参考
谎言之境 [以色列]埃德加·凯里特
罗比第一次撒谎是在七岁那年。
当时,妈妈让他去买东西。罗比却给自己买了个冰激凌,并把找的零钱藏到了楼下花园里一块白色的大石头下。他告诉妈妈:有个红头发、缺了颗门牙的男孩在街上打了他,抢走了钱。他妈相信了他的话。
从此以后,罗比撒谎上了瘾。这些谎言都是随口编出来的,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遇到它们。
事情是从一个梦开始的。梦里,他和妈妈坐在一块草席上,四周一片白色世界,只有一台泡泡糖自助机立在旁边。那是台老式机器,往投币口投入硬币,转动把手,就会出来一粒泡泡糖。妈妈说,她在阴间实在待不下去了,那里什么也没有。
“你得帮帮我,罗比。”妈妈说,“你得给我买粒泡泡糖。”罗比手忙脚乱地在衣服口袋翻找了一通,但一无所获。“我一点钱也没有,妈妈。”说着,泪水涌出了它的眼眶。
“那块石头底下,你找了吗?”妈妈紧紧抓着他的手说。
然后,罗比就醒了。那天是周六,他醒来时才凌晨五点,外面仍然一片漆黑,但他还是驾车去了儿时所住的地方。
二十年了,公寓楼和楼下的小花园还是原来的样子。那块石头还在。罗比小心地搬开石头,只见一个西柚大小的地洞,往外透着亮光。
亮光刺得罗比睁不开眼。罗比趴到地上,把整条胳膊都伸进了洞里,企图碰到洞底,但他只摸到冷冰冰的金属,感觉像是个把手,使劲转了一下,周围就发生了变化。
这里跟他的梦境一模一样,无边无际的白色、一台泡泡糖自助机,不过还有一个相貌丑陋的红头发小鬼。这小鬼可是罗比在梦里并没有注意到的。罗比正准备掏钱时,小鬼狠狠地踢了他小腿一脚。罗比跪倒在地,痛得浑身乱扭。“你是谁?”“我?”那小鬼坏笑着回答,“我是你撒的第一个谎啊。”这一笑,让罗比发现那小鬼缺了颗门牙。
罗比挣扎着站了起来,红头发小鬼早已不见。罗比继续翻找零钱。这才记起,那小鬼抢走了自己的钱包。
罗比翻不出一点钱,就一瘸一拐地往前走去。走了一会,他看到一条德国牧羊犬站在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身边。老头装了只玻璃义眼,没有双臂。那条狗吃力地用两条前腿拖着瘫痪的后半身,向他挪过来。罗比认出了这狗正是自己的谎话中被车撞了的那条狗。但那个老头,罗比不知道他是谁。
“我叫伊戈尔。”老头道。 “我们认识吗?”罗比问。
“我和你?不,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我是别人的谎话。”
罗比没问对方是谁的谎话。罗比真希望当初撒谎时,自己没有说得那么残忍。那样的话,那条狗就能少受一点痛苦了。
那人给了罗比一枚硬币。罗比道了谢,赶去泡泡糖自助机那里,投入硬币,转动把手。睁开眼睛时,罗比已是摊着四肢倒在地上,手里攥着一粒泡泡糖。
回到家后,罗比把泡泡糖放在枕头底下。
以后,罗比再也没回过那个地洞,但那个地洞却常常萦绕在脑际。刚开始,他仍然继续撒谎,但这些谎话里没谁伤害谁,也没人残废或死于癌症。但正面的谎话太难编了。慢慢的,罗比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怎么撒谎了。
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淡忘了那个地洞。
直到有天上午,他无意间听到会计部的娜塔莎对领导说:她叔叔伊戈尔心脏病发作了,她要请假去看他。罗比跟随她下了楼。
“你的谎话——刚才——说的那个,”罗比结结巴巴地回答,“我认识他。”
“你跟了我一路,就是为了指责我?”“不,”罗比回答,“不过,你说的那个伊戈尔,我见过。我想——”“你能让开吗?”娜塔莎冷冷地打断他。
“我知道我的话荒唐,但我能证明给你看,”罗比继续说,“伊戈尔少了一只眼睛。你以前肯定编了个什么故事,说他是失去了一只眼睛,对吧?”
娜塔莎怔住了。罗比领着娜塔莎到了花园里,进入那个地洞。花了很长时间他们才找到伊戈尔。
伊戈尔面色蜡黄,冷汗淋漓。见到娜塔莎,他挣扎着站起来,尽管他连站也站不稳。娜塔莎哭了起来,向他请求原谅。因为,这个伊戈尔不仅是她编的谎话,还是她的叔叔。
从地洞回到花园,娜塔莎说:“你知道吗?我本来要跟朋友去西奈玩几天的,但我不打算去了。我想明天回来照顾伊戈尔,你愿意跟我一起吗?”
罗比点了点头,但知道自己要想跟娜塔莎一起来的话,又得向公司撒谎了。他不确定这次该编个什么谎言,只知道应该编个充满鲜花和阳光的快乐谎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这篇作品用形象的语言、奇特的情节、精巧的构思,讲述了关于谎言的故事,文末给谎言以“鲜花”“阳光”“快乐”这样的修饰,表现出了人性之美。
B.从第一次撒谎起,罗比就对此上了瘾,一直到妈妈去世,他都没有改掉这一毛病。当娜塔莎邀请他一起照顾伊戈尔时,他甚至还想编造谎言请假。
C.在地洞里,当罗比准备掏钱为妈妈买一粒泡泡糖时,被相貌丑陋的红发小鬼狠狠地踢倒在地,又被抢走了钱包,这和他第一次撒谎内容一模一样。
D.德国牧羊犬的痛苦,瘦骨嶙峋的伊戈尔的惨状,使罗比对撒谎有了反思,回到家后,他就把得到的泡泡糖放在枕头底下,以此来警戒自己不要撒谎。
E.看到叔叔的悲惨境遇,娜塔莎明白了自己的谎言对叔叔的伤害,她后悔地哭了,请求叔叔的原谅,并决定放弃跟朋友外出游玩的机会,来照顾叔叔。
2.罗比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3.这篇小说多有照应之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4.如果小说在“随着时间推移,罗比也渐渐淡忘了那个地洞”处结尾,也是完整的,可这篇小说却又加了娜塔莎这一情节,为什么要以这一情节结尾?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A、(3分)E、(2分)B (1分)(B他要请假所编造的谎言与以前的谎言是有区别的,说“他甚至还想编造谎言请假”不准确。C他第一次不是要为妈妈买泡泡糖,所以不能说“这和他第一次撒谎内容一模一样”。D“以此来警戒自己不要撒谎”这一说法于文依据不足,属主观臆测)
(2):①虽爱撒谎,但知错能改。罗比七岁那年第一次撒谎,从此以后,罗比撒谎上了瘾,但后来予以改正。②爱妈妈。当妈妈在梦里向罗比诉苦,希望他给买粒泡泡糖,他找不到钱时,他泪水满面并立即去花园找钱。③善良,充满恻隐之心。他看到德国牧羊犬以及伊戈尔的惨状,认识到谎言的害处,并开始避免谎言的危害。④乐于助人。当他发现娜塔莎的谎言后主动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答应帮她照顾伊戈尔。
(3):①前后呼应,善作伏笔。如前文写到地洞里的老人伊戈尔,是为后文写到罗比无意间听到娜塔莎请假时提到伊戈尔作铺垫。②对特定事物的重复,使情节贯穿起来。如梦境和地洞里的景象、泡泡糖自助机、那块石头等的反复出现,揭示情节的真实与合理性,推动情节发展。③标题和内容的呼应。标题“谎言之境”表明了这篇小说是对谎言境界的评述,不是简单的否定与肯定,所以小说里多有照应体现之处,如“刚开始,他仍然继续撒谎,但这些谎话里已没有谁伤害谁,也没人残废或死于癌症”“他不确定这次该编个什么谎言,只知道应该编个充满鲜花和阳光的快乐谎言”等。
(4):①从小说主旨上看,以娜塔莎这一情节结尾,紧扣文题“谎言之境”,表现“应该编个充满鲜花和阳光的快乐谎言”这一内容,更能表现主旨。②从结构上看,使前文的许多内容有了着落,情节更加完整。③从表达效果上看,使小说主题更具普遍性。④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热心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