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减负的误区论文

文章 2019-07-10 23:39:36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关键词:走出,减负,误区

学生负担过重,为学生“减负”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特别是站在教育工作岗位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本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从学生的今后前途和所受负担两个方面出发,努力摸索一种既不影响教学质量,又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然而,在社会上则有那么一些人,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能进行补课、辅导、不能进行各种分析排队,也不能召开家长会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给学生增加负担,施加任何压力。其实,这种观点曲解了“减负”的真正意义,走进了对“减负”理解的误区,其结果虽然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但必定以影响教育质量,贻误学生前途的结局而告终。所以要真正落实“减负”的本意,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走出误区,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不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首先:“减负”不等于不要布置作业。

适当在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适量的作业既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培养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真正做到一箭双雕,但如何设置课后习题则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知道,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把该讲内容讲遍、讲透,做到一堂课后,学生基本吃透课本精神,领会要掌握的要点。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少量的习题,进而巩固课文中的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效果锦上添花。而老师最忌讳的就是那种为了弥补自己备课抄条目,课堂上照本宣课,把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知识押宝在大量习题上的做法,这样,既不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又起不到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共结果肯定是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减负”要求的是减少那些重复的、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外练习题,而对于那些精炼的课外习题仍很有必要。

其次,“减负”并不排斥必要的补课

教学部规定一周五天的学习时间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而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的要求设置具体的课程也应该说是严格遵守教学大纲的要求,故在一般情况下无须再去占用星期天和晚上的时间去补课。但有的学校考虑到具体的情况,在星期天隔周开一些兴趣课,或集中给同学解难释疑也未尝不可。象我所在的农村高中,学生家庭离校很远,大多又在山区,一方面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每周回家开销很大,另一方面学生接触面不广,兴趣爱好不广泛,针对上述两个原因,学校采用大小礼拜制,在小礼拜的星期六开设一些兴趣课和释疑解难课,这样,利用课余的时间,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既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解决了一定的困难,还能有效防止学生因在课余无人看管涉足社会,被人诱惑走上犯罪道路的隐患。当然,如果在课余时间,借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为名而收费补课,把一些平时课堂上可解决的问题放在休息日来完成,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增加学生家长的物质负担,就必须予以坚决制止。

第三“减负”只反对单纯的成绩“排行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排名次曾被作为一种惯用的手段而采用。学校和老师为了在学生中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气氛,各式各样的“排行榜”应运而生,它们曾令名列前茅者精神大振,令位居中游者迎头赶上,令步人后尘者知耻而后勇,然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居前者怕自己今后不能坐头把交椅而忧心忡忡,位居中游者则因不能迅速赶上而精神不振,更为可叹的是那些步人后尘者,这些同学要么是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要么就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觉性极差,前者虽竭力全力,但成绩始终徘徊不前;而后者冰冻三日,学习热情并非一下就能激发。这样,排行榜往往不能对他们仍发挥很好的作用,相反,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故“减负”应坚决制止这样单纯的成绩排行榜。而代之的应是各种能力比较,综合素质比较的“竞争榜”,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较强、其他各项单项积极分子则还是要大张旗鼓的张榜表扬,对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则更应该地全体同学中予以表扬、鼓励。这样,既能调动同学的学习、工作、各项的技能培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又能刺激同学培养浓厚的竞争意识,使同学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比、学、赶、帮、超。

第四,“减负”也需家长配合,家长会依然必要

学校教学的主体构成是教师和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在此发挥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学生敬重老师,是因为老师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更离不开他们的父母,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学习的保障,生活的关爱。正因为如此,学校教育中,往往缺少不了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其子女一环,开家长会则自然而然成了大多数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好方法。但如何开好家长会,则又是一门极有讲究的学门。当今的学生普遍害怕学校召开家长会,学生的顾虑很多,他们有的害怕父母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会责怪自己,有的则怕父母伤心、难过,当然还有的害怕父母见识少,文化水平低来校会给他们带来不愉快等等。家长来与不来都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给他们形成巨大的压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的负担,但学校毕竟依然存在着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双重任务,学校教育工作依然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家长会依然必要。问题是学校在召开家长会不能单纯以成绩为主要内容,适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大范围或小规模地邀请家长来学校,听听家长对学校的看法,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当然最主要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在此基础上切切实实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父母以了解子女现状,了解学校的具体教育方法,以及了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这些内容来参加家长会,这样既避免了加重学生负担,又起到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真正发挥家长会的积极作用。

总之,“减负”势在必行,但“减负”绝对不能简单放任。减负并非不要考试,“减负”也不绝对排斥补课,减负也不意味着不要比较,“减负”也不拒绝“家长会”这样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纠正对“减负”的误解,走出“减负”的误区,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既提高教育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可行之路,真正实现教育的大改革、大飞跃。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