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的多个视角礼貌原则论文

文章 2019-07-10 21:08:20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摘要:文章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来研究话语分析。用实例来探讨理解话语的整体意义,从而使说话者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暗藏自己的深层意图,听话者则能从其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

论文关键词:语用原则,话语分析,面子原则,礼貌原则

一、引言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首先使用的,是国内外语言学界许多人关注的课题。它具有跨学科性质,各种研究途径都是从一个侧面研究话语,或者说都是研究话语的一个侧面。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用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来阐释话语分析。

二、话语分析的理论形成及概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首先由哲学家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后来,他的学生Searle进一步拓宽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确立了此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并被广泛运用。

Austin(1962)认为一个思想,即人们说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当他说一句话的同时可以实施一个行为。Austin是从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交际中的行为关系来分析话语的职能的。他坚信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有真值可言,他在理论初期把所有的语句分成“表述句”(constatives)和“施为句”(performatives)两大类,把施为句内的主要动词称作施为动词(performativeverbs),构成“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的雏形。

后来,Searle整理了Austin关于言语行为的分类,根据适合条件总结出五种基本言语行为句:表述句(representatives)、指令句(directives)、承诺句(commissives)、表情句(expressives)和宣告句(declaratives)。Searle发现,语言里的句子其实都是间接的言语行为句,都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于是,出现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Searle关于间接言语行为的论述被称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所谓间接言语行为就是指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Searle丰富和发展了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于是,当谈及言语行为理论时,人们必须同时提及Austin和Searle。

Searle把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和Grice会话含义理论结合起来,他的理论是以Grice有关理论为依据的。Grice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相互配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一是量准则:所说的话包含当时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二是质准则:不要说你相信是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三是关系准则:要说相关的话。四是方式准则:说话要简洁,特别要避免隐晦、歧义,要简明,有条不紊。前三条准则与说话内容有关,回答“说什么”的问题;第四条准则与表达方式有关,回答“怎么说”的问题。Grice理论的要点,并不是放在对准则的遵守方面,而是更注重准则如何被违反的种种情况。Grice提出合作原则以及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隐涵,但是他没有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英国语言学家Leech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从修辞学和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Leach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从而丰富和发展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

Leech的礼貌原则分成六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第一,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第二,慷慨准则: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第三,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他人;尽量多赞誉他人。第四,谦虚准则: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表扬。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第五,一致准则:减少表达自己与他人的不一致。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的分歧;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的一致。第六,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和;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同情。总的说来,说话人应尽量让听话人得益,自己吃亏,在交际过程中达到双方满意。

说到礼貌原则就不得不提到面子原则。面子是个体借由行为或社会性资源展现其自我价值,寻求他人的确认且受到意外的认同时,凸现于个体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与相应体验。自我价值的认同诉求与回应的冲突即评价冲突是面子的直接诱因,个体在交往中表现“相符行为”或允许他人利用自己的社会性资源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径。第一,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在世俗社会中,确认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赢得他人与社会的认同,明确自己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地位或价值。当认同自我价值的诉求与回应出现冲突时,他人认同个体自我价值的程度偏离了个体的预期,面子便得以凸显。第二,社会性资源是“面子”的象征。所谓社会性资源,是指个体藉由能力、品格、成就而获得的权力、财富、地位、社会声望等公众性资源和他人信任等人际性资源的总和。个体通过行为展现能力、品格,取得成就,能力、品格、成就赢得社会认同转换为社会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实质上是自我价值的社会标定。个体拥有社会性资源,意味着自我价值已被衡量并赢得了广泛甚至普遍认同,个体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价值、地位已被确认,个体自我价值的认同诉求业已达成并赢得了面子。第三,评价冲突是面子的直接诱因。社会性资源标示的面子具有潜在性,须由在场的他人评价予以确认,方可转变为现实的面子。第四,在场的他人在个体人际网络的位置是影响面子的重要因素。个体在公众场所极易产生面子问题与面子体验,尤其是在公众场所中有具有影响力的他人在场时,其对个体的能力评价与价值认同可直接或间接的、潜在或现实的影响在场公众,可能导致广泛的对个体的能力评价与价值认同的变更,容易诱发个体对评价的高度焦虑,出现对个体产生重大影响的面子问题。第五,交往中的相符行为和社会性资源的他人使用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径。为防范评价冲突和面子问题,赢得个体自身、社会、他人对个体自我价值评价的一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常会表现出相符行为或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社会性资源,这也是面子基本功能的直接体现。

三、例子分析

1.在主人家里,主人让自己的小孩给客人们唱歌,小孩虽然唱得不好,但客人还是很高兴的赞扬说:“唱得真好!再唱一个!”

对于这种赞扬既是出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但却貌似不是真实的。赞扬的话语虽然可能不是真实的,但也有发自内心的可能。对于客人来说,去别人家做客,对小朋友的歌声的赞扬,是出于合作、礼貌,并给对方面子的考虑。但小朋友的歌声是否好听其实已经不是客人重视的部分,小孩的天真可爱完全可以使客人完全不考虑旋律,而发自内心的称赞小孩。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的以合作、礼貌、面子等方面考虑说话人是否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是否少贬低他人;多赞誉他人。

2.在某学术会议上,一个学生拿自己的文章给一位大师看,希望得到一些中肯的建议。大师稍作浏览后只说道:“很好,不错。”之后就离开了。

很明显,说话者在说了看似表扬的礼貌用语后,本质上并没有满足问话者的利益。虽然说话者表面上合作了问话者,并给了他面子,但对于问话者的初衷来讲,问话者的目的在于得到说话者的建议,而并不是简单的满足自己面子的赞扬。面子的运作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自己争取面子,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或心理满足;二是运用面子技术取悦于人,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展开。无论是交换价值型面子,还是心理满足型面子,都是如此。但这种运作情况在这都不合适,看似双方都满足了面子需求,但实际上是有损问话者的利益。这在某一程度上就造成了礼貌中“损益”原理的矛盾。

3.Grice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某学生想申请一份与哲学有关的工作,于是请他的哲学教授写一封推荐信,教授的推荐信是这样写的:

DearSir,

Mr.X′scommandofEnglishisexcellentandhisattendanceattutorialshasbeenregular,yours,etc.

这封信只说该生英文很好,按时上课,却不提该生哲学方面的情况。教授提供的信息明显不足和不相关,违反了合作原则的量准则和关系准则。隐含之意就是:此人不适合这份工作。我们也可以用言语行为理论从教授的言内行为推断出言外行为,运用间接言语行为把隐含意义和弦外之音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其言外之意同样是:此人不适合这份工作。

为了理解话语的整体意义,语言使用者必须积累一定的语用知识。这就是说,说话人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暗藏自己的深层意图,听话人则能从其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是对现实的归纳和升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语言使用现实的归纳和总结,但却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这些理论。生活中的语言更加复杂有趣,应该活学活用,这才是话语分析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 郭先英. 语用原则与话语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

2 杨增成.话语分析的社会文化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07,11

3 刘继富.“面子”定义探新[J].社会心理学,2008,5

4 杨磊.从文化差异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7

5 苟萍,谢华. 论面子的社会心理学内涵[J].中华文化论坛, 2009, 2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