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怎样学写教研论文
什么叫语文教研论文?语文教研论文是语文教育研究论文或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的简称。语文教研论文是对语文教学领域中的现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反映出来的论文。它是学术论文的一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因为不研究不总结就不能提高,不上升到理论就不能产生第二次飞跃,只能单调重复,盲目实践,只能事倍功半。同时,未来的教育需要一大批学者型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探索最优化地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的方法、途径,以便高水平、高规格、高速度地造就大批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教师清醒地认识这一发展驱势,明确写论文的真正目的,自觉地掌握这一项基本功。现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写作的目的
有些青年教师初次撰写论文,常常有勇气和信心不足的问题,他们或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或是为了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是为了评定职称等等。这种“奉命作文”不少是公式化、程式化的论文,大多是“观点加事例”,以叙代议,博引名言、警句,东抄西凑泛泛而谈。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正的文风,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谁会抄不会抄。”而自己从事的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感受、思考和成果,自己的真知灼见,却不能有机地溶入其中,这样写的论文,很难达到上述的“提高、完善,产生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所以要想写好论文,首先要真正明确写论文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素质而写,是为了更好搞好自己的工作而写。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能知难而上,始终兴致很高地自觉练写。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事实正是这样,认识的提高必然产生想写的欲望,导致试写的行动。试写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再写的兴趣,就会越写越愿写,越写越会写。有时还会入迷,搞得昼思夜想,夜不能寐。青年朋友能达到这种境界,是你们学会写论文的一个标志。
二、夯实写作的功底
“功夫在文外”古人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另外,更重要的是,言为心声,我们写的论文实际是我们的思想、情操、品格的反映,也是我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平时积累等的综合反映。所以,要写好论文,光有想写的愿望和兴趣是不行的,还要通过不断地刻苦学习,培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广泛的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文字、能力素质,以形成一定的功底。
(一)学、说、做和写相结合
国外一位学者说,做学问,不光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更要说、做、写,这样才能进步得快。我们教研员的不少稿子,都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先到下面去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思考、研究写成文章,再说给老师们听,虚心征求意见,再学习、修改,然后寄出发表。“书到用时方恨少,下笔才知腹中空。”后一句是我杜撰的,是我多年写稿的深切体会。实写不光使我们原来想的、说的更周密、准确,还发现许多问题不明白、不清楚,有些事例未掌握,有些道理没弄懂,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收集和思考。
(二)做卡片和随手记相结合
叶圣陶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然与他人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提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叶老这两段话深刻地指出“积累”地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积累”一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二是勤于阅读善于阅读。三是勤于记,善于记。而做卡片和随手摘记不仅是观察和阅读常用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留存的常用方法。卡片内容包括诗词、格言、谚语和一些著名学者的精辟论述等。卡片要经常梳理,有条件还可以输入电脑,用时调出,随手摘记是传统的方法,历史上有许多佳话趣事流传至今。俗语说,好记性赶不上烂笔头,另外 ,有些由于争辩、遐想、游览联想和浅层次睡眠触发的灵感,往往稍纵即逝,这就要随时把它记下来。我有时夜半爬起来记或马上补记,坚持多年受益不浅。随手记还可分类,如,闪光思想、闪光语言、灵感和可写的题目等。其中的题目随手记,如经常练习还可以解决上述没题目可写的问题,只要随时仔细观察、思考,题目可纷纷涌向笔端,可谓“天涯处处有芳草,遍地处处有题目”长此以往,还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准确性、周密性等思维品质,提高自己的捕捉、筛选、提炼和分析概括能力,这对增强写论文的功底是很有好处的。随手记的内容可以做成卡片,这样经常性的资料卡片和临时随手摘记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读专著与带问题学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经验主张先实验后总结,没有在科学理论指导、论证下、在实验方案的引导下进行,故而事倍功半,也可以说近似盲目地实验。没有先进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的实践是微效而短命的实践。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旦上升到理论或用理论来运用这些经验,就如同如虎添翼。这不仅对写论文,对其他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横下一条心有计划地持之有恒地认真读几本与自己的知识结构急需的专著,带着工作或写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有关的理论。由于 急用,学起来兴趣浓,劲头大,效益高。还能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模仿写与创新写相结合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先生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们学写论文也必然要经历从仿到创这一过程。但是,模仿仅仅是创造的起点,仿是为了不仿,仿是为了学创。我们应从模仿开始起步,力争仿中有创,创中有仿,仿创有机结合。一开始可以:
1、仿其旨。即模仿好的论文如何立意,也就是如何筛选素材,提炼中心论点。
2、仿其“路”。即文章的思路、篇章结构。思路就是思想的途径、线索。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线索。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思路清晰是写好论文的起码要求,它是作者思维条理性的反映,是论文结构完整、严密的前提。所以是我们要着重模仿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先编写范文的结构提纲,再根据自己论文的实践,采取“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等创造技法仿中有创地编出自己的提纲。
3、仿其法。就是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思维方法、观察方法和说理方法。特别是论证、说理方法。论文重在议论,我们不少教师喜欢以事例代替论证,形议实叙。在提高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要着重学习范文如何有针对性地、周密性地、独创性地说理的方法。
4、仿其文。就是模仿范文的名言佳句。论文是靠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它的
语言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性。我们可以学习品赏。认真模仿学习,可以培养、形成论文特有语感和语言习惯。具体运用时,我们可以先选一些典型的风格各异的范文,从“旨、路、法、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再分别找出模仿点和创新点,供今后使用。
另外,还要注意:一是先“范其貌”以求形似,再“取其神”以求神似。二是既求同,更求异。模仿范文无疑是一种求同思维,但不能一味求同,那就会变成“套作”近似“抄袭”,变成“天下文章一大抄”了。而应在求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作到“人大我小、人窄我宽、人正我侧、人平我奇、人顺我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为“文章自得方为高”,“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新意的文章 ,决不是好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