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人处世的故事
处世哲理故事:辞职
他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大型家电公司做销售工作。刚踏上社会,他有一股拼劲,而且对销售工作很感兴趣,所以用足了心思,业绩一直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他和主管的关系总是难以协调,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件无足轻重通的小事,他和主管吵了起来,一怒之下,他向老总递交了辞呈。
老总对他的印象一直不错,就说:“我同意你辞职,请你把手里的业务清理一下交给我。”
不一会,他交给老总四份文件。第一份是他本月内需要结算的经济往来的清单;第二份是他已经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单位名录,上面有每位老板的家庭地址和电话,甚至包括每位老板的个人喜好;第三份是他正在争取的客户名单,上面列举了这些单位相关人员的籍贯和简历,如谁当过兵,谁下过乡,谁离过婚等;第四份是正要拓展地区的详细计划,包括非常细致的公关步骤。
面对他的“临行交待”,老总作出了批复:他留下,并升任主管,那位主管则被降职,并调离这个部门。
当那位主管向老总讲道理时,老总说:“你和他这样的人才处不好关系,本身就是失职。”
潇梦的故事
潇梦原本有一对儿小鹦鹉,可是她自己不小心放跑了一只。于是,她开始跟父母“蘑菇”,争取再给配上一只。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鸟笼子里又有两只小鹦鹉了。
不过,两只鹦鹉毕竟不是一家,所以,最初的几天它们相互之间虎视眈眈,甚至还常打斗。过了几天,或许它俩都想明白了:自己和对方都是天涯沦落者,何必再相互为敌呢?于是,它们消除了隔阂,开始互相啄弄羽毛、互相依偎。
过了一段时间,也不知是何原因,其中一只鹦鹉开始用嘴揪自己的羽毛,特别是茸毛,每天都揪,后来胸前、翅膀根上的羽毛都被自己揪光了,就像是光着膀子的伤兵似的,样子非常难看。
这时,潇梦已经升入了初中,父母跟她商量,放飞鹦鹉吧,叫它们获得自由。潇梦虽然不情愿,但是她毕竟已感到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明显比小学大得多了,再像以前那样为小鸟儿分心是不可能了,所以,就勉强答应了。
这天是星期日,放飞鹦鹉的工作正式启动:鸟笼子被挂在阳台外面,然后小门也被打开了。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了,小鹦鹉们依然还在笼子里呆着。不过,它俩始终在一个劲儿地窃窃私语,似乎是在讨论出去好、还是不出去好,或者是在商量由谁打头阵冲出去试试。
最终,那只光膀子的鹦鹉将小脑袋伸出笼门四下张望了几次,然后跳到了笼子上面,对着笼子里面的另一只鹦鹉啾啾了几句什么,便展翅飞走了。又过了一会儿,笼子变空了,两只鹦鹉终于全获得自由了。
它们以前住在笼子里,虽然空间极其狭小,可是毕竟不缺吃、不缺喝的。现在,它们远离了笼子的束缚,可以自由地飞翔了,但是必须自己打食、找水,还得设法遮风避雨,……,很多的困难在前面等着它们。
与人相同,世间万物都渴望自由,可是须知自由与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没有了后者的支持,自由就是虚无飘渺的,不过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对于那些尚未脱离父母呵护,羽翼未丰的大孩子们,抽空思考一下,不久的将来怎样通过自己辛苦与汗水的付出,来换取一点点自由,其实是很现实的事情。
1976年唐山地震的奇迹
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
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鱼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里。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
1976年初夏的一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
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他就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
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他还是放了这只野狐。
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叹: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
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千的是,唐山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挽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
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
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
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音pàn),狠命地往外拉。
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于是,跟随狐狸来到院子里。
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7。8级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即被震塌……
直到现在,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只被他放生、又来救他的狐狸,感慨万千地说:
“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大多数的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们尽管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钓鱼……
人靠衣装
经常听人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也经常有故事典故告诉我们,人不能只注重外表,忽略了内在,或是说有才干的人,就算穿着邋遢,也难以掩盖他的才智。
所以我有时真的困惑,向我们这种平平碌碌之人,是该注重我们的外表,还是注重我们的内在那?当然注重外表要比注重内在容易的多,不必认真去学什么,只要一身高档的衣服,遮住什么都不懂的皮囊,就能给势利眼的人一副高尚的假象。
而我恰恰喜欢穿着随便,一件衣服只要不破,就想不起了去换新的,对流行和时尚就像无知的婴儿,可也因此吃了大亏。
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说是外企,工作很高,需要我去面试。
面试那天我没有化妆随便穿着一件衣服就走进了那家大公司,老板看了我一眼之后,非常失望地摇头说:“我们这里不缺清洁大婶。”
我怒道:“怎么可以以貌取人?难道评价一个人就是要看他的穿着和打扮吗?”
老板微微一笑道:“你这个人还挺有意思,正好我有时间,就给你上一课吧!”说着他让我跟他走到一面镜子之前,让我面对镜子然后指着镜子说:“你看看你的脸,没有一丝认真修饰过的痕迹,衣服也过于随便。一个对自己的容貌穿着都不上心的人,怎么让人相信能够胜任工作,就算你能胜任,如此随便去见客户,客户会把生意交给你这样不重视外表的人吗?”
我听完他的话,仔细瞧了瞧自己的一身。简直无地自容,如果在家,我肯用一分钟的时间看看自己,在用十分钟的时间去修整自身,在穿上一身得体的衣服,也不至于得到如此羞辱。
如今的社会更适合‘人靠衣裳’我想不懂得修饰自己,就是不懂得入世之道吧。
说瞎话
小麦上初中时,曾经说过一次瞎话。不过,这次瞎话说得有其道理。
有一天课间,小麦正与几名同学在教学楼二楼的走廊里聊天,有一位同学走过来对小麦说:“有个大人找你。”
顺着同学手指的方向,小麦看见一位中等身材、健壮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但是小麦不认识他。
来人走到小麦跟前说:“我姓石,是你的邻居,你母亲把她的钥匙锁在屋里了,进不了门,让我来跟你要一下钥匙。”
“哎呀!我也没有带钥匙。”小麦回答。
“那我赶紧回去告诉你母亲,再想别的办法吧。”一看小麦也没有带钥匙,邻居说完这句话,就转身走了。
小麦跟在他的身后不远处,看见他下了楼,到校门口骑上自行车走了。随后,小麦也急忙冲出了学校,抄小路往家跑去。
这又是为何?
其实,小麦说了瞎话!
他的裤兜里就装着家门的钥匙,但是这位“邻居”他没有见过,所以不敢交给他钥匙,而是谎称没有带着。
不过,他想万一“邻居”说的是实情,妈妈肯定着急,于是,他也急急地赶了回去。
学校离家的直线距离并不远,若抄近路(直接穿过两个家属宿舍的院子,不过得翻几次墙头)用不了十分钟就能跑回去,比规规矩矩地走大路能近一半多的路程。
回到家后,小麦给正在焦急的妈妈打开了房门,并提起了邻居要钥匙的事儿。妈妈笑着说:“那是新搬来的小石,我也是今天才认识他的。他听我说没有钥匙进不了家,就主动骑车子去找你要,真是个热心肠儿,可没有想到,却跟你要不出来。”
“我没有见过他,肯定不会给他钥匙。”小麦不好意思地回答。
“你这个孩子,还真有蔫主意。”妈妈笑着说。
后来,小麦与邻居小石叔叔熟悉了,才知道他是一个憨厚的人。
不过,后来小石叔叔也知道了那次小麦说没有带着钥匙,是说了瞎话。但是,他却没有埋怨小麦,而是表示:若是换了他自己,也不会把钥匙交给不认识的人。
这也算是有点儿警惕性吧。
熬粥
上高中的女孩儿潇梦,这一天在家里熬了一锅粥,是用高压锅熬的大米绿豆粥。
粥熬好了之后,她打开锅盖儿一看,是一锅稠饭,没有一点儿米浆!显然这与她开始想像的那种不稠不稀的米粥差别很大。
不过,她在吃饭时仍一个劲儿地问爸爸、又问妈妈:“你们觉得这粥熬得好吗?”
爸爸心里明白:其实,女儿自己也知道这锅粥熬得很不如意,却想得到父母的表扬以弥补自己的心虚。这显然是她的虚荣心在作怪。
爸爸想:表扬她一句很容易,但是却会助长她的虚荣心;而直截了当地说粥熬得不好,给她泼瓢冷水,又有些于心不忍。
于是,爸爸便把对这锅粥的评判权又还给了女儿,对她说:“你只要将你开始的预想与实际结果比较一下,自己便会有答案的,而不用听爸爸妈妈说熬得好与不好。”
他感觉女儿似乎明白了自己的话意,便又进一步指点她熬粥的简单技巧:“你每次熬粥时,要把放的粮食和水的用量记住,如果这次熬得与预想的情况有差距,下次就把粮食和水的量调整一下,多实践几回,肯定能熬出满意的粥来。”
接着,他又将话题引申到未来:“你将来总得走进社会,参加工作之后,你也需要常常将工作计划与实际完成的结果做比较,自己便知道工作效果如何啦,而不必总问旁人。”
爸爸在讲这些时,潇梦不住地点头。不过,她是否真地听了进去,而且有效地去实践,还需用她以后的行动结果来做评价。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