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雪人心情日记
我们为什么需要雪人?在冬天,在冰天雪地里,我们为什么要用雪制造一个重复的我们自己?当我这样想的时候,一个孩子在街道的一角神情专注地堆着他的雪人。这个孩子正使用着最简单的工具:一把锹和一只铁桶,他在街道上不停地堆积,堆积。对于这个孩子而言,制造一个雪人也许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他熟悉一个完整的雪人的造型:一个简单的头部和一个臃肿的身子,外加胡萝卜的鼻子,仅此而已。因为雪人的头经由了铁桶这个模具,所以这个孩子的雪人看上去像一个雪做的机器人。然而,我知道,就像天空中飘落下来的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那样,街道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雪人。我记住了这个冬天里城市街道上那些各式各样的雪人的眼睛和鼻子,它们全由不同的材料做成,每个雪人都是有个性的,因为堆雪人的我们各不相同,各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经历。
当一个孩子在一个堆好的雪人面前转身离去,雪人立刻获得了其自身。雪人成为一个冬天里的守望者,在旷野,在无人的午夜结着冰的街道,在某人的庭院,雪人替我们守望冬季的肃杀和空寂。雪人和冬季的性格相匹配。而那些可怜的稻草人还站立在麦田里,歪斜着它们的身子。在收割后的田野里,稻草人成为一种多余的景物,无人关心。每个稻草人都是由稻草捆扎而成,有头有脚有身子,那是因为我们需要它逼真地像我们———人。稻草人冒充我们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麻雀。当那些装满谷物的马车走远,稻草人还站在田地里,任由狂风刮破它们的身子。稻草人的命运经常被我们用做某种心酸的比喻。而雪人呢?甚至当冬季尚未完全走远,所有的雪人就将消失,雪人从无到无,就像雪人融化后雪水的那种干净。
我们知道,在下雪的时候,世界会陡然地陷入一种寂静,隔着窗玻璃我们看着外面雪花飞舞,世界鸦雀无声。因此,雪花的纯洁也正因为雪花的无声。雨声喧哗的夜晚,一些异响就有可能被遮蔽,而我们常常感到内心有一种不安和焦虑。雨声掩盖了那些发生在雨夜里的激烈的吵闹和躁动。下雪之夜,围着炭火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怀旧和沉思默想的时刻。在冬天,当第一片雪花从天空中飘落,我们呈现出雪人那样的宁静。雪人是我们,我们是雪人,我们守望着冬季的洁白和安宁。
而很少有人在城市的街道上用雪堆成别的什么东西。我们最了解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最不了解的也是我们自己。这两句话都是对的。因此,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在空旷的庭院里,我们热衷于堆积雪人。我们在冬季堆积一个雪人难道是为了找到一个自己的对应物?除了照镜子,我们还可以用堆雪人这种方式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雪人这种短时间的塑像不可能比石像更长久,雪人融化后,在我们内心只能留下一个影子,一个怀念,一种冬天的情绪,在炎炎夏日里也可以回忆起。雪人的形象给人一种恬适,它根本不同于那座沙漠中古埃及的人面狮身像,雪人不是一个为了让我们猜的谜。雪人如此简单容易,复杂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曾经被斯芬克斯拦住,他叫我们猜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凶残的斯芬克斯最终被猜出这个谜语的人所杀死。这个古老而原始的谜语的残酷正在于它揭示了人的悲剧性,即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三个时段,而最终都将步入可怜的“用三条腿走路”的晚年。而作为一个雪人它没有晚年,它不需要拐杖,它也根本不走动,它站立在风雪中守望。那融雪时分的彻骨寒冷是否类似于我们痛苦的晚年?
当世界变成银白色,为什么总是有一群黑鸟出现?黑鸟之黑和雪地的洁白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但我认为黑鸟其实无时不在我们身边,但只有当这个世界完全变成雪白,我们才能明显地看见黑鸟在觅食,在跳跃,正如烛火在白天无法显现其光亮那样。我们往往认为黑色的事物是深邃的,隐蔽的,不祥的,是白色世界的反面。当一群黑鸟在雪地上静静地梳理羽毛,我们却获得了冬天的心境。冷静而反叛的斯蒂文斯在他的诗中说:“人须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霜,看雪裹满了松树的枝桠。”我们活在季节的交替和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只有随季节变化而改变,才能感受每个季节的美。黑鸟使我们获得了冬天的宁静心境,使我们能沉下心来看雪,看冰凌悬挂在屋檐下面。是冬天雪地上的黑鸟促使我们拥有了雪人的气质。
面对雪人,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和雪人哪个更真实?外面下着雪,透过窗子看外面的世界,仿佛是一场电影。雪花给我们带来了错觉。而两个人在卧室里激烈地争吵着,拼命地摔着鸭绒枕头,那些雪花般的羽绒在房间里飘舞———这是我昨天看的一部电影里出现的一个慢镜头,它在我的脑子里不断地重演。我有时一个人走在寂静的街道上,仿佛走在某个人的小说里面,那种恍惚的感觉使我非常迷恋。世界乃是由瞬间组成,可不可以这样说,我是由一个又一个瞬间的雪人组成的呢?在某个时间里,一个我诞生了,而在另一个时间里,这个我融化、消失了。不断诞生,不断融化,不断消失,我获得虚幻而真实的体验。而雪地上的每一个雪人都是由雪花组成的,从乌有到乌有这应该是雪人的一种真实,从两手空空地来到两手空空地去,这是我们的真实。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