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人的态度成语

文章 2019-07-10 18:12:43 1个回答   ()人看过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一起来看看态度成语,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不凉不酸] 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视远步高]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谈笑自如] 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死而无悔]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纶巾羽扇]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羽扇纶巾]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喜怒无常]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神色自若] 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轻裘缓带]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九牛拉不转] 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轻裘缓辔] 犹言轻裘缓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雍荣闲雅]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笑比河清]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不阴不阳] 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昂头天外] 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游蜂浪蝶]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雍荣雅步] 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蔼然可亲]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雍荣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浪蝶游蜂]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绰绰有裕] 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绰,宽缓。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神意自若] 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大模大样] 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旁若无人]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低三下四] 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大大落落]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指挥若定]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目无下尘] 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凛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冷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凛若秋霜]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凛如霜雪]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可爱]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乐嗟苦咄]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拒人千里]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不冷不热]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傍若无人]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温润而泽]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仪静体闲] 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轻身下气] 形容谦恭的态度。

[前倨后恭]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绝裙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绝裾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低声下气]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网开一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网开三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霸王风月]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更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云心鹤眼] 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下气怡声]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怡声下气] 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虚己以听]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好声好气]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高视阔步]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吊尔郎当] 形容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

[改辕易辙] 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

[嗔拳不打笑面]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态度相关理论

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能像获得事实、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习惯一样去获得态度。情绪和事实结合会引起态度的改变与发展。心理学家斯台茨和伯恩 克劳雷认为:1、环境刺激会引起情绪反应 2、奖励,赞赏和社会承认所促进心理倾向会持续下去,对个体态度产生积极影响。3、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模仿他人的行为,态度也是如此。4、一种态度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到其他态度的影响

认知理论

海德的态度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海德认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即如果出现不平衡,则向平衡转化。海德指出,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

奥斯古德的一致性理论,认为一致性原则支配人们的思维。人们总是通过改变态度来达到一致性,一旦产生不一致,马上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在增加一致性的方向上改变对一个人的评价,然后再影响另一个人态度。例如: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史密斯和卡兹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人们选择的是负荷特殊心理需要的态度,把态度和个体内在需要联系起来。人的态度是为心理功能服务的,人如何选择态度依赖于个体的利害关系。

强化理论

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莱在1953年提出,强调联想、强化和模仿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观点有两个:1、态度就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态度的改变就像改变行为一样,会有强化因素的参与。2、当个体面对的强化物要求的态度和本人态度不同时,会产生心里矛盾,会按照自己的态度或者是强化物的态度作出反应。当诱因足够强大时,会产生态度改变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各项态度之间的一致。如果态度中有两种认知不一致,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如果失调认知的成分多于协调认知的成分,则会引起更大的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人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此时,个体就会产生清除失调、缓解紧张的动机,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有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的矛盾以及新旧经验相悖。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