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人的关系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在手工劳动中,原始技术同劳动者不可分离。手工劳动的技术,是最原始的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即手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亦称手工技能。这种原始技术本质上是人的体能。人的体能有两种功能:一是改变物体状态的能力,即体力。二是控制物体的能力,在手工劳动中就表现为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这就是最早的技术——体技或手技。
所有的技术都是人对自己的超越。人的双手的动作不准确、不精确,而手工技术追求的就是一准二精。这种准确性和精确性的提高,不是通过工具,而是通过劳动者的苦练得来的。“熟能生巧”,这“巧”是手之巧,靠的是熟练。
手工技能是由双手的动作的准和精表现出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局限,提高了人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技术”。手工技能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本身也不是知识,也不需要知识作为前提务件。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别人要学习这种技能,主要靠动作的模仿和用,心去领悟。这种技术的传授必须面对面进行。
这种手工技能是劳动者的身体所具有的,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离开了劳动者的双手,这种技能就不再存在。这种技能与其说是“社会的”,不如说是个人的,它不可能在空间上大规模传播,也不可能在时间上世代相传。由于人具有高度的个性,所以手工技能也具有一定的个性。
为什么古代的许多手工技术品、手工艺术品,使现代人都觉得望尘莫及?这是因为令人的双手没有练到那种程度。这说明手工技术是会失传的。
近代技术的特点,是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近代机器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动力机取代了手的改变物体的动力,工作机取代了手的控制物体的能力。
自动化是工作机的一个特点。传统的自动化是指人赋予了机器一种固定的程序,机器一旦启动,它-会按这种程序运转。所有的手工工具都是被动的,而工作机却有一定的自动性。在机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工人可以离开机器,工作机可以离开工人的手。机器运转的程序是技术专家的设计,工人在开动机器时,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工人不-定要懂得机器设计和技术原理。以前手工工具完垒听从劳动者双手的指挥,可是在大机器生产中,工人双手的动作却反而要服从机器的运转。在手工劳动中,技能只是劳动者的熟练度和经验的自发的积累,没有技能发明者和应用者之分。可是在机器劳动中.技能发明者和技能应用者分离了。
有了机器以后,技术就开始有了物化的形态。不同的劳动者应用相同的机器劳动,其劳动水平也基本相同。于是,技术不再表现为劳动者个人的技能,而是表现为机器的技能。
机器成了近代技术的基本形式,机器的结构、功能、操作方式可以用文字和图像来表示。技术开始从经验上升为知识,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是技术可以大规模传播,这种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机器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机械,以机器为代表的近代技术的诞生,表明从此技术成了真正的技术,技术开始成为社会的财富。
(摘编自林德宏《科技哲学十五讲》)
l.下列对“手工技能”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最原始的技术,手工技能与劳动者不可分离,手工技能的高低,主要体现为劳动
者自身改变物体状态和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
B.为了弥补人的双手动作不准确、不精确的缺憾,提高手工技能的精准性,劳动者必须
通过苦练突破自身的生理局限,以求熟能生巧。
C.作为生理性技术的手工技能不属于知识范畴,也不需要以知识为前提条件,因此,对
这种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对面进行。
D.之所以说手工技能是一种个性化的技能,是因为它只能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空间上
不能大规模传播,时间上也不能世代相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手工技能在本质上是劳动者的体能,而近代技术出现后,这种体能分别被机器中的
动力机和工作机所取代。
B.使现代人都觉得望尘莫及的古代的许多手工艺术品,其制作技术与工具并没有太大
关系,主要是靠制作者的巧手。
C.手工技能阶段,技术与劳动者不可分离。而在近代技术阶段,由于机器的出现,技术
与劳动者实现了分离。
D.原本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手工技能在近代技术阶段开始以知识的形式存在,并真
正成为宝贵的社会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工技能是由双手动作的准和精表现出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局
限。此特点表明,它同杂技、体操应属同一类型的技能。
B.手工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个性的人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是不能独立存在
的技术,所以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才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风格。
C.在大机器生产阶段,工人与机器的关系不像手工技术阶段人与工具的关系那般合而
为一,这主要源于技能发明者与血用者的分离。
D.近代技术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为可以用图文表示的机器的技能,而这种物化的技术
可以大规模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试题答案:
1.C
2.D
3.C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