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的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范文

文章 2019-07-10 17:44:31 1个回答   ()人看过

播放《月满西楼》

师:之前听过这首曲子没有?

生:没有?

师:好,静下心来听一下,跟着哼哼看!

一、对联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很高兴和咱们青田华侨的同学们一起来学语文,老师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这份礼物事一份对联,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生:好

师:大家一起来默看一下吧,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吧!

生齐读对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师:我想聪明的同学们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列吧,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一起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08页。

二、吞吐吟诵,感受词的韵律。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两遍吧。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顺词意。

生自由读《武陵春》

师:可以来吗?

生:可以了

师:那咱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好的,来,你来!谢谢!

生1:读

师:鼓掌了,很好!其实呢,我们这首词有很多地方式容易读错,看错的,刚才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看错了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是很容易读错的,舴艋舟,栽不动(纠音),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刚才她把不会读的拼音都标在书本上,以后我们读诗文的时候,也要把读不准的拼音注上去,那我们说读词主要读准字音就可以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来,你来说!

生1:要读出感情。

师:怎样读出感情?你觉得语气上要读得……

生1:沉重一点

师;语速上呢?

生1:要缓慢一点!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带着你的初理解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师:很有韵律感,我可以再追问你一下吗?刚才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这首词的?

女生2:有点悲伤,心里面有点不舒服,因为想到那些很难过的事情,还有不仅能够感受到词人心里的那个感受,还有自己心里面对词的理解。

师:你的朗读功底很不错,那你觉得这首词流淌着什么地情感?

女生2:悲伤

师:是的,很悲伤,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跟她比一比的?她朗读出来悲伤,咱们班的播音员来试一试吧!

男生3读

师:请坐,谢谢!听别人朗读总是有点不过瘾吧,咱们一起来朗读,好吗?记住了,朗读和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朗读要读出这首词的语气,语气要悲伤,语速要缓慢,准备好了没有,那老师就不客气了,《武陵春》开始!

生齐读

三、品味言语,揣摩词人心理。

师:如此地悲愁,在同学们反复的诵读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那你们呢,感受到到了吗?好的,我看到有同学在点头了,你是从词中哪个句子里感受到的?

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生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为什么选这一句?

生4:让人感觉很消极。

师:那具体哪个地方让你感觉很消极呢?

生4:事事休,

师:还有吗?

生4:欲语泪先流

师:欲语泪先流什么意思?

生:还没有说话,眼泪就先流下来了。

师:她想说吗?

生5:想

师:说得出来吗?为什么说不出来?

生5:因为太悲伤

师:悲伤到什么程度,连话都说不出来?这眼泪控制的住吗?

生5:控制不住

师:只要一张张嘴巴,眼泪就流下来了,这是如此地悲愁啊

是啊,苏轼因梦见亡妻写下了PPT5(链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李清照呢 ,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让她欲语泪先流呢?

生:丈夫去世了。

师:我们的同学已经感觉到了!从词中哪里读出来?

生:物是人非

师:你们知道他的丈夫是谁吗?

生6:赵明诚

师:是的,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北宋的四大学士之一,有名的金石专家,写这首词时,李清照53岁,她丈夫离她而去已经六年了。在这之前,他们在一起生活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李清照在《金石录》后续当中描写的一个生活片段。

PPT6:(幸福婚姻片段)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金石录>后序》

请同学们默看一下,当然也可以自由朗读,大致看得懂吗?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7:他们在探讨。

师:探讨得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7:举杯大笑

师:她喝到茶了吗?

生7: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

生7: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师: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他们此时的生活吗?

生7:幸福快乐!

师:那如今呢?写《武陵春》时的李清照呢?

生8:很,悲伤,

师:现在地她只能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生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物是人非啊,景物尚如初,可人情不似初啊,斯人已去,能不叫李清照欲语泪先流呢?来,跟老师这样读一遍。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师:事事休呢,什么意思?休时休息吗?

生:万事都停止了

师:表明了她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生9:消极,绝望!

⑵、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师:那她绝望的态度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呢?

生9:每天不梳头。

师:词中是怎么讲的?

生9:日晚倦梳头。

师:日晚解释为每天吗?

生:早上晚上

师:是的,有同学讲了,日晚解释为日上三竿,李清照那么懒啊,都日上三竿还不梳洗,不是懒是什么?

生:不懒,是倦,因为她没有心情梳头

师:她怎么没有心情梳头

生10:她沉淀在悲伤当中?

师:这里可以用沉淀吗?

生齐:不可以

师:那应该用什么?

生齐;沉浸

师:是啊,她一直沉浸在悲伤当中,也许当年清照梳洗时,赵明诚就陪伴在她的身后,可是现在,熟悉的一桌一凳,一梳一镜,都还是原来的样子,斯人早已离去六年了,那触动悲愁的仅仅是屋里的景物吗?

生11:风住尘香花已尽,外面景物的悲凉还有花的凋谢。激起来她内心悲伤的心情。

师:讲得很全面,同学们知道参考书是预习的帮手,不要把它们带到课堂上来,可以吗?来,咱们收起来!用自己的思维领悟情感。是的,风住尘香花已尽,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在书本的空白处,用文字将这幅画面描述出来,有点难,是吗?那老师给大家提个小建议吧,其实你可以这样去想象,在这个画面里你仿佛能看到了什么?又仿佛能听到了什么?好,开始写吧,给大家3分钟时间,写好了就举手示意一下。

师:请你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下。

生12:在一个幽静地山谷里,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这里有花香,还有一间小茅草屋,屋里住着一对夫妇,相亲相爱,屋外事一片花海,一片桃花林,不久,那间屋子的男主人病逝了,女主人非常的痛苦,终日以泪洗面,望着屋前的桃林,风起来花瓣也落了,在泥土中还可以闻到花的余香,似乎浮现出丈夫的身影。

师:你编故事的感觉很好,那我可以在问你一下,可以吗?同样的风景现在只有谁在看了?

生12:女主人

师:那她看到这样的画面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12:与丈夫一起的美好生活。

师:好的,来,下一位。

生13:风吹过,花纷纷落下,泥土中有落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师:泥土中有落花的香气,那枝头上还有花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13:尽

师:什么意思?

生13:枝头上的花都没有了

师: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3:很悲凉。

师:那李清照呢,她看到这样的画面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13:痛苦

师:是的,那咱们再一起来倾诉这份悲愁好吗?

生:好

生齐读

⑶、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师:是啊,这些美好的东西又何尝不是枝头上的花朵呢,而今却零落沉泥碾作尘,所谓的香如故也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但她总不能一直活在悲愁中,整天以泪洗面吧,有一天听朋友说

生14:双溪风景好,

师:如果你就是她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说?

生14:双溪春光明媚,去游赏一下吧!

师:哦,你认为是去游赏吗?是什么?

生:散心

师:是啊,美好的风景也许能带来一点轻松吧!更何况我们的词人是最喜游山玩水,泛舟溪上的。我们七年级时学过她的《如梦令》

PPT9:《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此时泛舟溪上的心情如何?

生15:她应该很快乐!

师:你加了一个词“ 应该” ,从哪里读出来?

生15:沉醉不知归路,还有兴尽晚回舟。

师:是啊,那时的她是多么的活泼、快乐、充满勃勃生机啊!那现在呢,她去泛舟了吗?

生16:没有,她打算去

师:从词中哪里读出来?

生16:也拟泛轻舟。

师:也拟什么意思啊?

生16:也打算

⑷、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她也想啊,她心里也明白什么叫拿得起放得下啊,可此时此刻,她放得下这满怀的悲愁吗?

生:放不下。

师:你怎么知道她放不下?

生1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词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竟然放不下,那语气应该怎么读呢?

生17: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

师:是的,很好,词中是有那么一句的,来我们一起来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那“愁”是什么?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古人却用语言让心中的“愁”字变得可感可知。来,咱们来齐读一下关于写愁的诗句吧!

PPT1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生齐读

师:愁可以使一江春水,也可以是一川烟草,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愁似乎是一个不可计量的东西,但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得重量。所以我们要读出词的什么?

生:沉重感。

师:准备好了吗?

师:词的悲愁全出来了,合上书本,也能吟诵出这首词的悲愁,那就更好了,来,试着背背看。看谁最懂李清照的心!能背下来了就举手。

师:我们不仅要背出这首词,还要背出这首词的感情。

师:准备好了是吗?那把书本合上,咱们有感情的齐背一遍吧!

生齐背

师:满意了吗?有同学摇头了,那咱们再一起来试试看!

生齐背

四、知人论事,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

师:怎一个愁字了得!曾经如此活泼快乐的女子,如今为何愁肠百结?载不动的愁里究竟有什么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则背景资料,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吧。咱们班谁的声音比较宏亮的!(看来大家都很谦虚,那我就不客气了)来,你来展示一下你的声音吧!

PPT8:北宋“靖康之变”后,高宗南逃。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八年后她流落到金华,写下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

生18:读

师:读得很响亮,有一个词呢能再跟老师读一遍吧,江南

生18:江南

师:有进步了,课后再去练练好吗?

生18:可以

师:你从这则背景资料里读出哪些愁?来,咱们这位男生一直都沉默,是不是太愁了,你来说说?

生19:丈夫去世了

师:很好,你呢?

生19:国破家亡,还要流落异乡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19: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

师:你呢?

生20:只身流亡之苦

师:你为什么要加“只身”呢?

生20:这时候,她丈夫已经去世了

师:哪个更苦?

生20:后面的

师:是的,孀居之悲,家国之痛,将词人的愁凝成一个重字,别说是词人自己,就是我们聚集的心灵之舟也难以承载吧!

师:咱们再一起去感受这许多愁!

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拾起一朵《武陵春》,走进一代词宗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春残何事苦相思,病里梳头恨发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一地落花,悲愁重重……去读吧,希望你们能喜欢李清照的词,还有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完成。(音乐)

PPT9:想象词人写完《武陵春》,放下笔内心又生一份感慨,试写一段话,描述词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耽误大家几秒钟时间,也许出来这个门,就没有机会讲了,谢谢咱们九(四)班的同学给了老师一堂那么好地语文课,同学们都很棒!老师真的很荣兴来上这一堂《武陵春》谢谢!

生齐鼓掌

教学反思:

1、在李清照的笔下,有很多不同的愁,少女的愁,闺怨之愁,相思之愁,以及中年的乡愁、国愁,每一种愁跟她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背景十分相关,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不时插入与作品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读到“日晚倦梳头”时,插入“翻书赌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对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并曾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此时最爱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离开了自己,再怎么梳妆打扮也已无人欣赏,自然是“倦梳头”了。在读到“只恐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插入作者的身世经历;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试问,一个垂垂暮年的孤独、柔弱灵魂如何能承受得起这许多愁。这些资料对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词意主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2、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怎样把吞吐吟诵的停顿长短,快慢延长贯穿到这首词中?同时考虑到朗读又是学生的薄弱点,怎样有新意又有效呢?朗读形式上多样性,齐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同时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了朗读的境界,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事实上,这批学生朗读的功底还是可以的,由于我个人的引导繁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但如果想达到更尽如人意的效果,如果出示名家的朗读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加以必要的揣摩,可能会更锦上添花。

3、课堂教学总体而言是表面热热闹闹的小讨论和满堂絮叨不清的碎问碎答。而比较满意的地方就是描写“风住尘香花已尽”的画面,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且采用感性思维简单切入,让同学们比较容易下笔。问题流于文本表面,激发不出思维冲突,连珠炮似的简单追问充塞整个课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自由的课堂空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4、①语文教学除了朗读见功力之外就是板书,板书的艺术是对文字最好的阐释,但整节课下来,却只字未见,这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也是我的一个遗憾。

②课堂用语在环节不能一矢中的,设问不准,学生回答就会脱离教学意图,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堂机智,就很容易让学生逃出课堂,走入无效教学的怪圈。都说“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确实,课后发觉自己的实时评价还不够精确,丰富,全面引导学生的能力还欠缺,朗读还有待于加强等等,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琢磨加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