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们相聚心情日记
那是一个特殊的夜晚。没有鲜花的映衬,没有彩旗的飘扬,没有锣鼓的喧天,没有庄严的会堂。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而又平静,就在这平静中,阔别二十六载的战友再次相聚,相聚在美丽的盘龙河畔,心情是何等的难以平静啊……
在宾馆里,见到了当年我们新兵连的老班长、一等功臣杨树华。我们这些当年的“新兵娃娃”,陆陆续续地进房来与他一一握手,互相拥抱。老班长今年花甲晋五,除了当年那黑发里偶有丝丝花白外,其他没有多大变化,他的身体还如当年之强壮;风度还如当年之翩翩;性情还如当年之乐观;精神还如当年之矍铄。没有丝毫的老气横秋,他言行举止依然风采,这实在令我们欣慰与羡慕。相见时老班长竟然都还能呼出大部分战友的名来,而且还能道出许多战友的脾性,这似乎有点儿超常记忆了。
一别愁绪,几多寒暄。是啊,时间就这样如白驹过隙,就这样我们竟然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那一刻不知话语从哪儿开始,仿佛每一缕思念都如万江奔腾,一起涌入喉舌,来不及理清,该从哪方面去叙说。似乎都很重要都需要表达,似乎又都不重要,只要相见、只要彼此现在用眼睛浏览对方,触摸着对方的脸庞,端详着对方或粗或细的鱼尾纹,便就够了。人到中年都不容易!此时此刻,我们没有唏嘘,没有落泪,因为我们此生就只能天涯海角,离多聚少。
晚宴是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进行的,应我的提议,由老班长主持晚宴,在他那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我们仿佛融入到刚穿上军装时候,回到了我们充满着激情的新兵生活年代。我们这些在新兵班时的战友们着实放肆一回,忘却了时间忘了年轮忘了人到中年的所有郁闷与烦琐,有的只是欢乐,有的只是放松,有的只是尽情。席间,觥筹交错,深饮浅嚼。战友自从远方来,酒逢盛宴千杯少,大家尽情畅酣,彼此互敬。
踏着月色,酒后的我们踏着醉步来到歌厅。待服务员斟过了绿茶,我们围坐在一起。于是罗万能讲起了他的“日本印象”。罗万能当兵时才17岁,他从小自学日语成才,那年高考他被昆明某学院录取,后来他选择了当兵之路,三年服役期满退伍后又考取辽宁大连外国语言学院,毕业后他跟随父亲去日本做了三年生意。每当谈起在日本的经历,他总是津津有味:记得我刚到日本的时候。从池袋到户田公园,坐车不该怎么走,是一位热情的日本中年妇女为我带的路,还帮我付了车钱。日本人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他们做事认真严谨,管理者严格要求员工,工作丝丝入扣,不能出半点差错,对事不对人,奖罚公正透明,企业有较强的凝聚力,这些也许是日本民族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的关键。
罗万能讲完了他的日本印象,我们就开始浅吟深唱起歌儿来。李银杯的“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啊生命里有了啊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懊悔……”。动人的旋律引起我对军旅生涯的无穷回味而产生共鸣,难忘的军营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李小平的《我的老班长》清亮悠扬;谢庭阳《相逢是首歌》声音悲凉;邓和平唱《走进新时代》,歌声豪放、大气,唱出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自信与豪迈;最后王玉林一曲《送战友》技压全场,博得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片起。当年的金嗓子,歌声甜润清脆,至今亦还是声如银铃;当年的阿里郎,歌声清纯洪亮,至今亦还是声如洪钟。我们寻着那曼妙的音乐,闻歌起舞。恨岁月不饶人,青丝变华发,花容变苍颜。岁月之犁已然在每个人脸上吻出了一道道纹沟。
夜已深沉,这时,我们的主持人杨树华老班长向大家宣布了第二天的行程安排,于是,一场短暂而又难以割让的聚首战友会就这样圆满结束。临别,我们相拥噙泪耳语:老班长再见了!战友们再见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啊……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