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的评课稿

文章 2019-07-10 16:05:09 1个回答   ()人看过

点评《百家争鸣》一课:观察点:学生学习——自主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边学边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了30%,全体参与学困生参与度一般。

在对百家思想观点、派别等的教学上,沈老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进行了衔接和引导,帮助学生开拓了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要求。

学生采用阅读、思考、练习等方式自主学习。每次基本上都是全体参与。自主学习有序进行,学困生相对比较沉默。

《百家争鸣》评课2:就问题的设置角度观察点评:

问题设置有梯度,开放有度

观察到的问题如下:

1. 讨论探究:“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 阅读整体感知学习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

出示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头像

“谁——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说了带来怎样的意义

(1)、孔子的“仁”体现在哪些,“爱”又体现在哪里?与孟子的“仁政”做比较,看看他们的侧重点在哪?

(2)、分析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2007年山东大学组织的“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论坛” 和周勇博士撰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教育著作;从今天政府治国思想和举措中追寻其历史的渊源,乃至把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情景假设,过去的历史走到今天就是社会。

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它的历史血脉相连,所以,历史总能在社会中找到印证,社会里常能见到历史的影子。

(3)、孔孟之道的哪些教育理念与主张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发?

(4)、道家的思想主张哪些对我们现实有意义,哪些对我们没有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

(5)、墨家、法家的主张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6)、“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 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最愿意接受哪家治国观点?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国君,结合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又会作怎样的选择?

老师通过三个主干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了一条通向了解百家思想的“绿色通道”,

次问题围绕主问题展开,开放性程度高,易于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一种活跃的气氛和沈老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问题开放又是有原则的开放,这里的原则就是我们今天要把握的知识,对这一“度”的把握,恰好是我们落实知识的一个关键。

百家争鸣评课3:学生学习——达成

学生清楚学习目标,但是发现对于思想家部分思想理解不够深刻,孔子思想是否需要重点挖掘。

本 课课标之一,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诸子百家的主张和深远影响。诸子百家的思想很丰富,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怎么样才能既全面把握知识又突出重点 呢?我个人认为不能把时间平均分配,而是对重点要深挖,易于理解的内容点到即止,这样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又兼顾重点。沈老师对孔子思想的介绍方面,除了 治国方面,如果能在教育思想上也加以挖掘,学生可能就会对有教无类这一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有深入的了解。

基于这点原因,导致课堂教学重预设轻生成,老师的主导性太强了些阻碍了学生主体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原谅。谢谢大家!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