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中的五角星》优秀教学反思
初读本文时,觉得文章简单得不知从何入手,看六年前的反思关注了“魅力”一词。《练习与测试》中也设计了关于“魅力”的问题。看来“魅力”一词真有其魅力。那如何使其幻生出真正的魅力呢?我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尝试。
一、直击“魅力”,初悟魅力
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无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教学时,我请学生说说“魅力”的意思,并自读这段文字,说说从哪里感受到这个图案魅力在哪里?学生从“鲜为人知”和三个“传”字谈了自己的理解。到这时,学生其实仅仅是从字面上感受了图案的魅力。
而后,请学生联系上文,看看小男孩是如何将这图案传递给我的?学生从一系列的细节中,谈了自己的体会,“迫不及待地切”“从未见过”“更没想到”,也有同学从反面“循规蹈矩”的切法的感受,来谈魅力。
二、想象对话,再悟魅力。
课文前半部分写了小男孩向我展示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件事。教学时,我仅仅出示了人物的语言,然后请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提示语与上下文间流露出的人物的情感,自行设计动作,想象说话时的语气、神情。
这样的阅读关注学生读文时的自我体验。在这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兴奋、骄傲,急于展示的心里,感受到了我的不屑一顾、敷衍了事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来朗读对话,学生就能读出其中的意味来了。
三、联系经验,体会“魅力”
课文中的创造力,是指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也是五角星图案的魅力真正所在。课上,我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故事也体现了这种创造力吗?孩子们联系了以往读过的故事,接触到的人物,谈到了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电梯的发明、彼得获得财富的故事……
至此,学生已感性地理解了什么是创造力。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理性的感受,我设计问题: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由此,学生得出结论“创造力就是换种思考的方式;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敢于尝试、创新……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