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芳:解脱原罪》阅读理解及答案
叶廷芳:解脱原罪
徐虹
叶廷芳的故事讲到这里已千钧一发
1942年夏的一个黄昏,浙西衢县下叶村的居民全跑进山里去了。日军从金华、龙游一带杀过来,顷刻间远处近处全是皮靴和马蹄的声响,还有古怪蛮暴的鸟语。叶廷芳全家躲进简陋的小楼二层,将梯子抽了去。院门被粗暴地打开。他们觉得上牙嗒嗒嗒嗒撞击着下牙,呼吸急促得像哮喘病人,整个楼板都随着他们的颤抖而颤抖起来。那时候他刚满6岁,之后的任何一次恐惧也没有超过那一次的剧烈程度。偏偏这个时候,母亲怀抱里的三岁的弟弟又因为口鼻处被捂得太紧而踢打哭闹起来!
楼下的鸡鸭飞跳扑腾几下已被拔毛下锅,猪也大吼一声气息断绝,七八个手上沾了血的日本兵紧急烧火做饭居然没时间杀人然后零乱地整队离开。楼上的他们却因为长时间姿势停留在某一个造型上已如雕塑般僵硬69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我国卡夫卡研究权威的叶廷芳都无法形容当时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噩梦。战争就这样刻进我的骨头,我在惊惧中开始早熟。
战争的阴霾尚未退去,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1945年夏,他在一次玩耍中跌伤左臂,却偏偏被一个庸医误治而断失,还溃烂了九个月之久。或许治疗不幸的良药是更大的不幸。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农村,家族生计比一个失去左臂的孩子的内心感受更为重要。我父亲常常瞪大眼睛暴怒起来,骂道:当初你为什么不干脆死掉?!他在家里被彻底孤立。正如卡夫卡曾经说的,在自己的家里我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他从此背负起一生的原罪。
这是不是他与卡夫卡之间心息相通的隐秘通道呢?
叶廷芳在他所撰述的《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等著作中这样分析: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他父亲对周围的人包括子女动辄破口大骂,常威胁我要把你撕碎!他喜欢讥讽,做这事对你要求太高了吧?还常用最后通牒的语气发布命令这些都使卡夫卡厌恶、害怕、不安他把父亲看作一个暴君。他在《致父亲的信》中写道,你坐在靠背椅上统治着世界。只有你的意见是正确的,其他人的意见都是发疯的、不正常的
在叶看来,从卡夫卡的书信、日记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出,他这个人自尊又自卑。重要的是,他时常追究自卑感的起因,把问题的根子归结到父亲那儿去这种负面情绪流露在他对自己作品的认知中。他认为他写的东西,既不是这个,又不是那个,不伦不类,没有价值,甚至晚年动了毁稿之念。尽管世人都说他是天才。
但是至少,自卑比嫉妒或者邪恶要好。如果说,前者提供了由于不断怀疑与否定而丢失自我、超越自我的两个方向的可能性,后者却并不着力于提升自我,而是带着暴虐和邪念,吞并与侵犯自身之外的他者,它的实质是智力的懒惰、德性的放任。就此而言,上帝给了叶廷芳一次肢体残缺却灵魂完善的机会。
他的自信始于一次反叛。1950年,他父亲强调缺钱不准他上学。我从来没有向父亲提任何要求的胆量,只得一次次躲到暗处去哭泣。学校已经开课两个星期了,我还照料着两头水牛但是那一次,他断然在一个雪天穿上蓑衣、草鞋,挑着铺盖,跋涉45里进了城,从堂兄那里借了45斤大米,交了学费
在中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他学着用一只手把蛇皮做成胡琴。他编鱼篓打鱼,用尺画线制图,用刻刀剪窗花。他一边否定一边肯定,一边犹疑一边进益。他晨跑、冷水洗浴、骑车、游泳、歌咏,做正常人所能做的一切。在1956年考取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之前,他感觉自己已经置之死地而后生。
多年以后的1972年,叶廷芳在中国书店淘旧书时发现了德文版《卡夫卡选集》,从而开始了对这位西方现代文学之父的研究,此后一以贯之30多年。2008年他获得欧洲名校苏黎世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衔,这是德语国家最高的学术荣誉。最近他获得国际歌德学会授予的荣誉会员殊荣。可以说,在中国,他引领着卡夫卡研究走向显学。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战争的磨难和断臂的不幸,是叶廷芳的两段重要人生经历。作者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叶廷芳的心路历程及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B.作者通过叙述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日军的侵掠给叶廷芳造成的心理创伤。战争给他带来的恐惧刻骨铭心,也使他很快成熟起来。
C.卡夫卡父亲的粗暴、专制,造成了卡夫卡心理和性格的扭曲。他曾在给父亲的信件和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情绪。
D.文章对叶廷芳求学过程和学术成就的记叙,表现了他的心智聪慧、心理健康、意志顽强和他所达到的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
E.本文叙议结合,在叙述传主人生经历的同时,结合传主的学术研究,分析他是如何背负和解脱原罪的,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
14.本文讲的是叶廷芳的故事,却有相当的篇幅叙及卡夫卡。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4分)
答:
15.原罪一词原指人类生而俱来的罪过,是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源。叶廷芳背负的原罪是什么?他为什么能解脱原罪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
13.B、C(B.使他很快成熟起来有误,原文是我在惊惧中开始早熟。C.卡夫卡曾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情绪,因文中没有提及而缺乏判断依据。文本中的这种负面情绪流露在他对自己作品的认知中,这种负面情绪指的是自卑感。)
14.意在告诉读者:叶廷芳与卡夫卡经历类似(1分),心息相通(1分),但叶廷芳能摆脱心理缺陷,获得灵魂完善(1分);这些对他后来的卡夫卡研究有帮助。(1分)
15.⑴因肢体残疾而成无用之人,是家族的累赘。(2分)⑵他能解脱原罪,是因为:他自卑,但没有因此丢失自我,反而努力超越自我;(2分)他从反叛中获得自信,并不断努力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2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