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及建议论文

文章 2019-07-10 14:57:06 1个回答   ()人看过

随着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慈溪市桥头镇更是把学前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立足镇情,不断通过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民办幼儿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然而外在条件的制约、教育信息交流不畅、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缺乏,都成了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绊脚石。

一、农村民办幼儿园现状

(一)条件参差不齐

随着前几年外来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镇内幼儿园数量增多,现有 9 家民办幼儿园。 有几家幼儿园把自己居住的民房作为了幼儿园园舍,办园条件差,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虽然在镇政府的监督和指导下, 举办者对幼儿园的园舍和园内设施设备有了一定的投入和改善, 但由于周边环境与场地的限制,园舍仍为家庭式幼儿园,园内的各活动室、午睡室面积远远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二)管理不够规范

一些幼儿园举办者和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有限, 虽然她们能抓住一切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但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当今社会对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缺乏对幼儿园长远的规划与发展目标,对教职工的专业培养也没有明确的导向。 虽然镇政府及教办一直积极鼓励和督促每一所幼儿园向更高一个台阶迈进,但也只是一推一动,不推不动。

(三)教育信息交流不畅

虽然镇级以及市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一年比一年多,培训层次也逐步提升,教办也一直为幼儿园搭建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 但农村幼儿教师实际与城区幼儿教师的互动交流机会极少,城区幼儿园优质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无法传递到农村幼儿园。 就是镇内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屈指可数,其中一些好的办园思路和方法也较难渗透到各幼儿园,阻碍了幼儿园进一步的内涵提升。

(四)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缺乏

由于幼儿园地处农村,很难吸引一些高素质的教师来园任教,农村幼儿园中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相当缺乏。 而且近几年随着录取编制教师的条件逐渐放宽,每个乡镇的公办幼儿园也开始启用,一些能力较强的教师陆续考取了编制进了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仿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却留不住成长后的教师。 而且随着公办园的加入,民办园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相对缩减,村级幼儿园教师参加宁波市级的优质培训名额更是少之又少,使得急需优秀教师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更加雪上加霜。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对策

新一轮的三年行动计划已浮出水面,面对学前教育“规范、均衡、普惠、优质”的发展目标,各级政府领导、园长、乃至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担负各自的责任。

(一)以“优”促“弱”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最高管理者,肩负着幼儿园管理的重大使命。 而这一使命的完成与园长的教育理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要知道思想是行为的指南,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转变园长的办园思路,是确保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曾经,我们总是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园与园之间的交流,通过理论培训、观摩、蹲点等来更新园长的教育理念,却收效甚微。 用园长自己的话说,就是听(看)时热血澎湃,想法甚多;实践时问题甚多,不了了之。 问题在于这些交流对幼儿园的触动不够大,就像隔靴捎痒,无法解决根本,园长们在实践时总能为自己找到这样那样的理由,什么硬件设施呀,师资力量呀,家长素质呀等等,澎湃的心就这样冷了下来。

重症还需重锤敲,只有让园长们心痛了,从根本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开阔办园思路,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而这种痛在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评比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中心幼儿园“痛”在骨干幼儿园在评比中赶超自己;农村骨干幼儿园“痛”在评比中被更小的幼儿园超越了。 这种“痛”就能促使园长去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别人又以哪些优点赶超了自己,是否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才能真正实现“抓好典型强引领,转变观念促提升”.

(二)以“点”带“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教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对教学创新意识和知识拓展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事,也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在立足农村民办园的实际情况下,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呢?

1. 组建镇教研组,为教师发展提供保障

一个镇的幼儿教育是由很多幼儿园组成的大团队,各个幼儿园之间的和谐统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各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很少,致使各园教师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有利时机,也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而镇教研组的组建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镇教研组把本镇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加以组合形成的一个教研团体。 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竞争与合作是这个团队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 大家为了各自幼儿园的荣誉相互竞争;为了本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又聚在一起相互探讨、交流、合作。 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幼儿园的课堂教学,“研”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创设等等,“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教研组的每个成员承担着“上情下达”、“下需上听”的任务。 她们把教研组交流学习中所习得的好的教学经验传达给自己的教师团队,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在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中反复锤炼获得提升。 同时,她们又把教师的疑难困惑加以过滤汇总,反馈到教研组,大家共同研讨解决。 就这样,通过业务园长这个“点”带动幼儿园这个“面”,使大家在相互的交流互补中逐渐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上升空间。

2. “点菜”式 跟班学习,为教师成长引领方向

有思想、有潜能、有创造力的教师,是幼儿园最丰富最能动的教育资源。 然而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 而园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又因大家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线,这样的交流又收效甚微。 基于这种现状,“点菜”式跟班学习就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各个村办园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师信息,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所需,可以向公办园、城区幼儿园的教师“点菜”,邀请自己心仪的骨干教师来幼儿园在指定的班级带班,做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班主任,进行跟班指导。 把好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手把手教给村办园的教师,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最大作用。

(三)以“研”换“查”

如果将戴明环学说运用于幼儿园管理中,可以将幼儿园管理划分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处理)这样四个环节。 对管理者来说,检查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指导工作的必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各个幼儿园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指导薄弱幼儿园的工作,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 然而,事情总是相对的。 对幼儿园来说,检查却是冷冰冰的,它过分关注了结果,使被检查的幼儿园处于被动地位,是无法产生共鸣的,致使最后的总结(处理)环节打了折扣。

如果把幼儿教育中的换位思考借鉴到管理中来,我们就能发现检查的弊端。 调研却弥补了检查的不足,它不仅能使管理者依然实行检查权限,也能兼顾到幼儿园的情感接受,一切都是为了幼儿园的发展。 这样,管理者(检查者)就和被管理者(幼儿园)有了相同的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就能齐心协力,促使目标实现。调研时管理者可以借助镇教研组的力量,选取相对能干的组员陪同自己对薄弱幼儿园进行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肯定幼儿园的成绩和发展,并对其不足的地方提出中肯的建议,同时在镇教研组的帮助下进行整改,使整改更具有目的性。

幼儿园管理就在以“优”促“弱”、 以“点”带“面”、 以“研”换“查”中周而复始的运转,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着基础和内涵。 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每循环一次,幼儿园就向优质均衡教育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刘云艳。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 毛通通。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考试周刊,2013(69):189-190.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