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
兵马俑是我国很早很早古代人用他们心灵手巧的双手制造了千千万万个兵马俑,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宏伟气势的高大秦兵马俑吧。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1)
6日下午,我们到达了陕西西安,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来观赏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兵马俑。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走进大门,首先来到了一号坑;我们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一号坑呈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比我们学校操场大好几倍,坑里大约有6000千多个兵马俑,这里的俑全是兵,他们的神情各异,姿态万千;各不相同。有的一只手半握着拳头,一只手下垂,像是正在等候命令,有的双手一前一后,像正在拉弓射击,有的一只手高举,一只手下握,像正在和敌人斯杀,有的双手紧紧的握住,像抓住马车的僵绳急于奔跑……仿佛我们也置身于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
紧邻一号坑的左侧的是二号坑,二号坑的面积比一号坑小了两倍多。它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组成,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它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
三号坑只有几十个兵马俑。从三号坑的人数来看,应该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坑,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色彩较多,颜色比一、二号坑的鲜艳些。遗憾的是,由于是用泥土烧制的,有些兵马俑在挖掘时破碎了,看起来肢体残缺不全。
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
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2)
说起西安,大家肯定就会想起兵马俑。今年暑假,我就去西安,参观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出发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秦兵马俑的精彩故事,我都听得入迷了!秦兵马俑一定很好看!我这么想着,满怀着期待。
下了车,从远处看就知道它有多么雄伟:即使看不见俑坑,但是可以看见用来保护俑坑的建筑与地上的博物馆,这四栋建筑仿古,古典之中含着几分雄伟,夹在骊山与渭河之间,显得十分壮观。
我们走进了青铜马车博物馆。里面的青铜马车据导游说,是由专家一个碎片一个碎片拼起来的。听到这,我不禁由衷赞叹专家的耐心与心灵手巧。再一看那青铜马车,虽然只有正常马车的一半大小,但雕刻的却栩栩如生:驾车的人神态逼真,睁大了两眼,似乎在注视前方的道路。而驾车的马,肌肉丰满,一看就知道是一匹千里马;真是雕刻的栩栩如生!
走进一号坑,里面人山人海,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不过都是来参观秦兵马俑的。我到坑边一看,哇!好多兵马俑啊!只见他们排列整齐,方方正正,排成一个大方阵,只是中间有一条一条的石墙。由此可见秦朝的阵法是多么井井有条。而里面的兵马俑更是神态逼真:有的剑眉怒张,似乎马上就要上战场了;有的双目微闭,好像正在休息;有的挺着个“将军肚”,双眉紧锁,正在想计策;有的……真是形态万千。据说有名人找到了和他一样的兵马俑呢!
有些俑没了头,导游说,是因为头找不到了或无法完整的接上。
秦兵马俑果然名不虚传,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3)
西安的兵马俑举世有名,来到兵马俑博物馆,首先就买了票,请了个导游就要开始参观了。
首先导游带我们走入一号坑,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的兵马俑,导游跟我们说:“这时一号坑,里面有6000多个兵马俑,里面包含前锋部队、战车、战车侧翼、中锋……”我仔细一看,原来每个兵马俑都不同呀,他们神态不一,动作不一,脸型不一,甚至身高也不一样,真是奇妙!古代任命可真有想象力呀!这真是巧夺天工!这么多的兵马俑竟然可以不重复真令我佩服。怪不得秦始皇能南征北战,统一六国。
走完一号坑,我们就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是一个支援部队,里面有跪射俑,立射佣,战车,立射佣和跪射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阵。右脚跪下,左脚立起,身着战甲,脚蹬长靴,表情严肃,发髻向左,手上仿佛拿弓箭,而立射佣差不多跟跪射俑一样,只不过他是站起来的,为什么他们没持兵器呢?根据专家推测因为埋在地下的时间太长的缘故,这些兵器全部腐蚀掉了所以这些佣的手型明显有“握”和“拿”却两手空空。我仿佛听见了设计的“刷刷刷……”看见了密集的箭,闻到了浓烈的火药味。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三号坑,听导游说,三号坑是一个司令部专门指挥部队的,里面有两辆马车,一辆是当护工的,一辆是秦始皇的。秦始皇真是雄才大略,我不禁看到了马蹄扬起的灰尘,听到了马蹄踏在地上的声音。我仿佛看见了他坐在战车上指挥千军万马,统一中国,南征北战。
导游还说了四号坑没开放,是一个储备粮食的地方。
这只地下军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这么壮观的景象,怪不得成为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4)
近日,我来到了西安,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秦兵马俑”,感受到中华民族两千多年那悠久的历史。
兵马俑目前仅开挖了1号至3号坑,其中1号坑最为宏大,但出土的兵马俑大多只是一些步骑兵。而1号坑虽然最大,但如“军吏俑”这样的高级兵俑,全部出土于3号坑,因此,我要详细的介绍3号坑。
3号坑只有520平方米的面积,但所有“最高军官”都在这里,有“指挥部”之称。军阵的排列和前两个坑大不相同,最前排的乃是步兵,他们守护着的可是非常重要的指挥部。他们一个个神态庄重,瞪大眼睛,手握铜戈,好像随时要做殊死搏斗。在“步兵俑”后面就是牵着马匹的“御手俑”了,那些马儿准备时刻待命,它们不仅体态健壮,而且眼神坚毅,一看便知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马。后面的便是身材魁梧的“将军俑”了,他们不但要带领将士们冲杀,还要指挥作战,身份异常重要。最后的是“军吏俑”了,他们的神态大有不同,有的十分紧张,有的长吁一口气,有的保持着微笑神态中十分轻松……
这些兵马俑惟妙惟肖,足以见古人的雄大智慧,更值的一提是,在兵马俑的中发现了一把“阳伞”达到了世界的最高工艺,就连以现代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原出来。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是我们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只能感叹这千古兵马俑!
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5)
今天我和妈妈去天津博物馆看“秦兵马俑”珍品展,从小我就在电视里看过秦始皇兵马俑的新闻,今天我真是大开眼界。
秦始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皇帝,年近13岁的秦始皇刚称帝不久,就下令为他自己修建坟墓,他认为自己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位皇帝,所以他处处要占第一。据说秦朝首都咸阳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讲到这儿真令人赞佩。
来到展览厅,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映入眼帘。跪射俑单腿撑地,另一条腿膝盖向上,眉宇间透出警觉,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步兵俑面目清秀,身材矫健,身上的盔甲制作精细,是秦军中的主力军;骑兵俑神情稳重,一手握住牵马的缰绳;而将军俑则显得异常魁伟,特别是它们的铠甲甲片小而细,前胸还系着彩色花结,足可看出他们的身份。
最为独特的是中央的一辆马车,它由四匹马组成,在马车的伞下有一位驾车人。车盖是圆形的,马车是方形的,代表着天圆地方。在每匹马中都有横梁,是为了保持马的平稳性,也是为了使马与马之间保持距离。驾车人手中握着四条缰绳,在车上也有四条缰绳,这是为了保持车的稳定性。这样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凝结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通过参观兵马俑展,我感悟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能在几千年前制造出巧夺天工的兵马俑非常了不起。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它不愧为世界第8大奇迹。
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6)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今年的旅游地。
我们顶着烈日,在酷暑高温的环境下来到兵马俑。一进门,我就被那雄伟的场景震撼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出土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到近20000平方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三个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犹如一个庞大的军事阵容。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共有兵马俑6000余件,是一个战车和步兵的方阵。二号坑是多兵种混合方阵。三号坑则是整支军队的核心——指挥部。
俑坑规模巨大,但每一个兵马俑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陶俑平均身高1.8米,戴有不同的头饰,面部表情也不同,俑也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兵种和分工。步兵俑身穿重甲,手持兵器,似乎只要一声令下,就会奋不顾身地上前杀敌;射手俑有站有跪,但无论是何种姿势,都表现出他们百发百中的决心;将军俑头戴冠,身披甲,形态威武;骑兵俑穿短靴,站于马旁,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观看着军阵,好像感觉他们还活着,看到了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感受到他们那似乎还有温度的皮肤和对必胜的渴望。
看完兵马俑,我被古代匠人们的聪明才智深深震撼了。那一个个兵马俑似乎在诉说着那个古老王朝的故事,展示了中华历史文物的瑰丽。
西安兵马俑,你们去过了吗?如果有机会你也去看看吧,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有关西安兵马俑的作文500字(7)
秦始皇兵马俑遗址的位置在西安的东北面,离西安一百多公里。
我和爸妈开车到达兵马俑广场,看见一座高大耸立的秦始皇雕像。我正在下面仰望,心里非常激动——这位就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位皇帝啊!
唐朝李白有一篇描写秦王的诗歌《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在位时期统一了汉字、货币、度量衡,还修建了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这是多么令世人震惊的创举啊!我心怀崇敬地和爸爸一起走进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进入展馆,一旁的导游姐姐为我讲解起了兵马俑的来历。通过她细心地讲解,我知道了兵马俑原来是有武器的,他们的武器被项羽的军队盗走了,用来和秦朝的军队作战。再看兵马俑的表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许多一同出土的国家级文物。别的不提咱们就说说那两辆金马车吧!它那富丽堂皇的外表,十分的宏伟大气。还有那么驾驭马车用的金银链子,听解说员姐姐说:这种金银焊接的技术在那个年代都已经做到炉火纯青了。可是到了现在已经失传了,真叫人惋惜呀!……
我依依不舍地走出博物馆,同时,心中在想:我们的祖先这是为我们留下了多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啊!我们一定要珍惜和保护它们,也要学习祖先们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