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社交恐惧是指对人际交往情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它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心理问题。患有社交恐惧的个体对人际交往情境紧张害怕,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害怕自己在人前丢面子,怕当着人面吃饭、书写等。社交恐惧的个体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强烈的社交回避和苦恼行为。社交回避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应。也就是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惧怕否定评价的负性情感和不舒服的体验。
一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人际交往的困惑和障碍,当他们面对各种人际矛盾和冲突时无所适从,严重的还会造成焦虑、紧张、恐惧,甚至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李英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困扰着相当多的大学生,有27 . 2%的大学生处于高焦虑之中,14. 1%的大学生存在高度交流恐惧。大量研究表明,由人际关系不良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矫治社交恐惧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是消除患者头晕、头痛、胸闷、情绪容易焦虑、烦躁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却难以解开患者内心的疙瘩,治标难以治本。在心理治疗的方法中,认知疗法应用普遍。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本研究试图利用寓言故事作为改变被试者认知过程及其错误观念的工具,通过领悟、修通等一系列的过程,改变其错误的观点态度,进而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1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廊坊师范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部分学生为实验被试。经过严格的筛查,共选取实验被试36名。其中男生21,女生15名;来自城镇的学生9名,来自农村的学生27名;一年级学生10名,二年级学生11名,三年级学生9名,四年级学生6名。所有被试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利用《交往焦虑量表》、《羞怯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测试都存在明显的社交恐惧问题,而且有改善自身交往能力的欲望,自愿成为实验的被试。
实验中把36名被试分为4组,每组9人。各组先利用2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寓言故事,每次学习两个故事。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听故事、讲故事。活动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重点分析寓言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结合寓言故事剖析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办法。一周后各组组织交流心得体会。实验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2周。整个实验过程6周。实验结束后,对36名参加实验的被试再次进行心理测量,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评估。除了量表测量外,还和被试及被试的同学、朋友进行面谈,以便能准确客观地评价实验效果。
寓言故事分为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寓言故事训练的重点各不相同。第一类寓言故事重点帮助大学生认识交往的重要性和坚定解决问题的决心,有两个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和《老鹰的再生》。学习《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的主要目的是让被试领悟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在与人交往时只有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习《老鹰的再生》的目的是让被试领悟要改变当前的社交现状,下决心改变自己。很多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存在胆小、怕事、敏感、多疑、自尊心过强等人格问题,只有把人格中的这些缺陷消除了,才能够真正改善交往的质量。但是积重难返,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慢慢固定下来的,要想改变它需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老鹰的再生》这篇寓言故事启发被试抛弃旧习惯,开始新的生活。第二类寓言故事重点启发被试反思自己交往中的问题,并学会悦纳自己。有两个故事:《不断换窝的鸽子》和《小骆驼问话》。《不断换窝的鸽子》主要让被试学会反省自己。很多社交恐惧的患者在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总是喜欢把问题推到对方身上,总认为对方不愿意接纳自己、讨厌自己。对对方的言谈举止非常在意,对方无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他都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并常常做出错误的归因,误认为这些眼神、小动作是拒绝或挑衅的信号,进而产生敌意或苦恼的内心感觉《不断换窝的鸽子》启发被试反省自身的问题,提高阅人的能力。《小骆驼问话》主要是启发被试要学会肯定自身的价值,并努力打开心灵枷锁,走出封闭的空间。同时在与人交往时不能以貌取人,应看到他人的长处。很多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具有严重的自卑倾向,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总觉得低人一等。他们自认为貌不出众,才不惊人,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的自尊心过强,特别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拒绝和别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他们急待被别人认可,内心也充满了交往的渴望。想交往又怕交往的矛盾心理使得他们惶恐不安,又常常愤愤不平,总认为上帝不公。第三类寓言故事主要的训练目的是培养乐观心态,学习交往技能。有两个故事:《老禅师扔鞋》和《杰米扬的汤》。《老禅师扔鞋》启发被试遇挫要有乐观的心态。社交恐惧症患者习惯于把失败的后果放大,经常沉溺于失败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思维自我中心,很少能跳出自己的坐标系去考虑问题,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会替别人着想《杰米扬的汤》主要是启发被试要学习交往的技能想交往还要会交往。交往不能一厢情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社交恐惧症患者由于人格上的缺陷,渐渐地失去了交往的动力,也慢慢失去了交往的能力,不会和他人沟通信息,不会和他人共享快乐和分担痛苦,甚至连简单的聊天都不会,和人交往显得生硬、造作、不自然。交往技能只有在交往中才能逐渐掌握《杰米扬的汤》让被试体会交往技能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在交往中学交往。
2结果与分析
经过6周的实验,被试的交往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交往恐惧心理明显减弱。经过事后测量,《交往焦虑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得分。实验前,25名被试得分在50-60分之间,存在交往焦虑倾向;11名被试得分在61-75分之间,属于交往焦虑症。实验后,再次进行交往焦虑测试,结果表明:存在交往焦虑倾向的25名被试得分均在49分以下,属于正常水平;11名交往焦虑症被试有3名得分在49分以下,属于正常水平,7名得分在50 - 60分,为交往焦虑倾向,还有1名在61分以上,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经过事后测量,《羞怯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得分。实验前,36名被试得分均高于32分,属于高度羞怯;实验后,有27名被试得分在32分以下,属于低度羞怯,仍有9名被试得分高于犯分,为高度羞怯,但分值有所降低。
经过事后测量,《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得分。实验前,有23名被试得分超过79分,为高度恐惧,13名被试得分在52-79分之间,为中度恐惧。实验后,23名高度恐惧的被试有14名转为中度恐惧,有7名转为低度恐惧,有2名仍为高度恐惧;13名中度恐惧的被试全部转为低度恐惧。
实验结束一个月后,对被试进行追踪调查。主试观察、被试主观体验报告及被试周围同学、朋友的反馈信息都表明,治疗效果明显。观察到,80%以上的被试在与人交往时能够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时声音响亮,自信心增加;大多数被试反映自己在与人交流时可以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紧张度明显下降,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可以冷静处理;周围同学、朋友反馈,大多数被试人际关系改善,与同学关系日益融洽。由此可见,寓言故事对大学生社交恐惧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3讨论
目前,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疗法主要有两种: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主要有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它的着力点在于行,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达到治疗的作用。行为疗法通过外力改变患者的行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如果不改变患者的观点、态度,最终也会和药物疗法一样,治标不治本。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主要有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等,它的着力点在于知,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达到治疗的作用。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影响。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主要有:改变患者的现实评价、改变信条的技术、转换治疗、角色扮演等。然而,这些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会使患者产生被动接受的感觉,在改变自己不合理信念的过程中易与咨询师形成敌对关系,从而影响咨询效果。基于传统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缺陷,研究者尝试利用箱庭疗法、团体治疗、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治疗社交恐惧症患者,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寓言故事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其认知能力上,认知能力提升了,相应的社交行为也会有所改善。寓言,顾名思义,寓意于言的意思,通过领悟寓言故事中的深刻的寓意,被试的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心理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以寓言故事为切入点,剥离人格面具,直面自身的人格缺陷,潜移默化地消除了人格结构中的某些不利于交往的元素。在学习寓言故事过程中,被试之间交流互动,对于其消除社交恐惧感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被试没有任何束缚感、压迫感,整个环境是宽松的、自由的,被试可以畅所欲言,实验者不强制给予被试任何观念,只让被试自己去领悟。只有被试自己领悟到的道理才能真正吸收到其观念体系中去,才能成为浴火重生的动力。大学生知识水平比较高,领悟能力比较强,他们反感旁人的说教或对他们指手画脚,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式的教育手段难起作用的原因。
寓言故事对大学生社交恐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