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作文800字

文章 2019-07-10 11:04:51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月还是故乡明,即使还有很多身处异地,但他们都在默默地祝福家人能够健康幸福。小编整理月是故乡明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月是故乡明

乡情多半是游子的专利,正如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远去了故乡的山高水长,登上异地的高台,空留“长歌当泣,远望当归”的惆怅。人,是离不了自己的根的。即使身在千里,灵魂中仍有一根剪不断的红绳,牵着熟悉的乡土,扯着故乡的清音。

那些守候在故土的,或许会捧来他山之石称赞一番,或许会无意间哼一曲异域小调,甚至崇洋媚外地大放厥词,但,不可改变的是他们骨子里的传统精髓,受之于父母,润之于故乡的山水。人总是毫不自察地口是心非,谁会相信看惯了乡景,听惯了乡音的乡人竟会死心塌地移情别恋?

月是故乡明,酒惟旧时醇。

如今,浩浩荡荡的中华传统文化依然以它沧桑千年的霸气占据着炎黄子孙的思想与精神之境。那《诗经》中的一湾碧水依然映着天空的色彩,那唐宋的明月依然撩动着国人的心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怎可能不为之动情?只是“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罢了,我们已融进了这种文化中,不辨物与我。

然而,与文化的浑然一体固然美好,但切勿把这种融入之境转化为审美的疲劳甚至思维的麻木。

西方的巨浪拍来,玫瑰比蒹葭更艳;异域的长风吹过,火鸡比凤凰更香。沉浸在西方的节日里,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炎黄子孙”、“华夏传人”、抑或是一群“追逐时尚的人?”

其实,过洋节只不过是人们借此娱乐,商家借此发财的一种手段。曲终人散时,人们毕竟还是要把靡烂的玫瑰和只剩骨头的火鸡扔在垃圾筒里;说得唧哩瓜啦的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毕竟没有睡梦里迸出的家乡话来得贴心。追逐“时尚”的人们,你们且歌且舞吧!踏出异域的舞池,你们依旧割不断传统文化的根!

被传统文化浸大的我,也曾厌倦了那“之乎者也”的长篇大论,更曾在古琴曲中昏昏欲睡,但当我踏出国门,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又会使我深沉地眷恋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当我在异国的街头寻到了堂堂正正的方块字,当我在康河上听到了岸边中文的问候,当我用伦敦时间欢渡着几个小时前国人已欢度过的中华传统节日时,我竟是那么的自豪与感动。于是忍不住自豪自己是中国人,忍不住哼起传统中国民谣,忍不住在英国的教室里与中国同学同写下诸如“欢庆中秋节”的中文。

是的,我们一直热爱着我们的文化,当作消遣的区区洋话洋节,难道可以永久占据我们的心灵?

第二篇:月是故乡明

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中秋节,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赏月-、吃月饼了,过去每到这一天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乡明”,古代,人们都把月亮看作一种思乡的工具,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诗词,特别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此我又想起中秋节的下午,一家人参观吕梁凤冠山孔子观道处,看到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碑刻,听爸爸解释“时光好象东去的流水,不分白天黑夜,一去不复返”的话语,使我深刻领悟到:“人生如月”、“人生如水”、“人生如梦”,转眼就是一年,明年的今天我将走出小学的校门,成为了一名中学生,遥想朝夕相处的同学已经各奔东西,真是感慨万千。面对即将逝去的寸寸光阴,我要时刻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珍惜同学间兄弟般的友谊,珍惜老师父母般的教诲,尽快懂事明理,长大成人!明年的中秋,不知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它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与家人团圆的节日,更是寄托美好与希望的节日。记得从上幼儿园起,每到中秋明月夜,我有时在爸爸的肩头上,有时在爷爷的小院里,有时在奶奶的床头边,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听着他们讲“嫦娥奔月”“玉兔捣月”“吴刚伐桂”等故事,听着听着就慢慢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今年中秋节的夜晚,五颜六色的烟火像一条条火龙冲上天空,朵朵烟花像绽开的牡丹花,与那明灿的月亮相互映衬,把中秋节的夜空打扮得更加美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的月亮像一面硕大的银镜,像一面巨大的白玉盘,更像一个可以看到远方的望远镜,看着明月浩空,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我不禁想起美丽传说中的嫦娥、玉兔、吴刚、桂花树……,不知道月亮上寂寞的嫦娥和那坚持不懈砍树的吴刚有没有看到如今人间的变化,看到人间的欢乐,真希望他们早日来人间作客。

月还是故乡明,即使还有很多身处异地,但他们都在默默地祝福家人能够健康幸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