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0 10:15:37 1个回答   ()人看过

《观察的范围》一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节课的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具有趣味性。《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并将知识点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做一做、画一画、试一试这些学习过程,体会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变化。

首先,新课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实践猜想环节,其中证明“站得高,望得远,看到的范围大,东西多这一知识点我是利用让学生站在各楼层的窗前,新自观察远处的景物得到的结论。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操作、合作研究、说理辨析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整个环节学习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厚。

其次,在完成课后老鼠的活动范围一题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捉迷藏环节,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很快懂得了老鼠在哪一个范围内活动最安全,从而顺利的解决了这一习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游戏中再一次被激活,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思,不但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目的。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仅仅在一个情境图中就轻松的发现了决定观察范围的所有因素。教学实践下来,同学们学习热情也很高,同时,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很自然的把眼睛、视线和观察范围抽象成点、线和区域。通过空间想象,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轻松地发现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障碍物之间密切关系,还提高了学生的抽象能力。通过练习,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教学效果非常好。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我在学生验证猜想和活动的过程中指导和评价得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多鼓励学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