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课堂的教学

文章 2019-07-10 09:28:13 1个回答   ()人看过

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有效呢?陈时见教授的观点就是首先要明白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科学而适宜的学习时间。要达到这一标准,教师就要努力变革教学的四个要素:

一、学生。让学生从受教育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正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让学习成为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二、学习内容。从给定的显性知识逐步重视生成的隐性知识。

三、教师。让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逐步变革为教育的促进者。正确认识教师的专业标准:那就是对知识的理解与探究以及对学生的认识与促进。

四、课堂环境。完善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生活表现,从而让生活表现促进学生的学业表现,也让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生活表现。

同时,保持课堂的秩序,促进课堂沟通,充分激发课堂活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提验,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听了教授的讲座,我的课堂就不时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的学生教着教着,层次就越来越分明,也许到后来就是好的很好,差的就越来越差呢?今天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些感悟:

第一、可能我对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受教育者的阶段,因而教学时就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育性和学生的共同性,让学习成为一种高度统一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师对差异的有效指导。

一般说来,我们教学的班级都有40几个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应该说参差不齐。但是,我在思考教学的时候,我总会思考我怎么去教,怎么将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而对学生个体的表现思考比较少。因而,在课堂上,听话守纪的孩子显性的知识就越学越好。因为他们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考试当然也很好。可那些在教学中时时开点小差,走点神,再加上学前水平又差点的同学就很难跟上,所以就越学越没劲,最后就进入了差生的行列。所以,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强调我们的教师既要备教材、备课标,更要备学生,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给予学生知识的体验不够,尤其是给差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不够。

我教的主要是小学低年级,无疑讲授法是我们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问答情境挺多的。但是,在课堂上,优秀学生往往回答问题的机会要多得多,而那些非常需要语言锻炼的孩子相反锻炼的机会就少了。尽管,我也希望他们能多说,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可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时候本应给予差生的话语权就给优秀学生给占用了。这样,差生因为缺乏锻炼,当然就没有成功的体验,学习的兴趣就越来越糟,最后就没兴趣了。当然,两极分化就出来了。

第三、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太满。

从陈教授关于教学时间与学习时间理论中,我发现自己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过满。尤其是教师教学时间长,引起学生关注的时间有限,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不够,而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与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自主学习实践密切相关的。

综上所述,我之所以教学的效度不够,关键还是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显得过于强势,而让学生成了弱势群体,尤其是差生,因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我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除了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更重要的还是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功学习的体验,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兴之所至,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是有效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