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范文
鲁迅的拿来主义坚持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今天我才受用万分。
在《敬业与乐业》之后,这篇文章是初中生第二次接触的议论文。而议论文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文体,它严密的逻辑性,层层深入的推敲是教学的重点。可是,我这样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要将这样的理性文体讲清楚,真的好难。
参看了很多老师的教学实录,尤其首推王君老师那篇,因为王老师不仅在教会了学生什么是议论文,还教会了学生怎样去甄别一篇好的议论文。于是,在权衡再三之后,我慷慨地要”拿来“。
在一班,我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尽信书不如无书“,引导学生开始”找茬“,殊不知,学生根本连文本内容都没有把握。原来,我忽视了最关键的东西。当学生还没学会走,我何必要强迫他们去评价别人跑得好不好,我这不是在揠苗助长吗?罪过啊!
好,我要”取其精华“,再改。到了四班了,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程序。我先引导学生来理解文章:作者的主论点,分论点;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作者文章中好的地方。按我的预期,待我理清文章之后,再来”找茬“”体检“就会轻而易举。可是,两堂课下来,孩子们还是懵懵懂懂。尤其是,我以为自己带着他们完美地找出了文章的”病因“,也开出了合理的诊书。孩子们只要依据我讲得东西,按照我拟的提纲,将这篇文章改成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惜!我大错特错了!他们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啊。
反思自己这篇文章的教学,我的”拿来主义“失败了。因为我没有考虑过学情。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并且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远在我的学生之上。用他们的模板来给我的学生穿,就是拿大人衣服给小孩子穿啊。这些孩子哪里HoLD住?
对于我的学生,议论文的开始应该是夯实基础,先去分析别人的议论文怎么好,然后尝试思考自己如果要表明观点,用什么样的事实,将怎样的道理。基础,基础,才是我的学生的奠基石。
以后我的”拿来主义“定要好好的拿!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