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兴趣化教学探析论文

文章 2019-07-10 08:46:24 1个回答   ()人看过

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是新课改中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思考:“怎样提高一堂课的效率?”“该怎么样有效的教学?”“我的教学是否有效?”“能否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等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依据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尽可能少的投入精力、时间以及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更和谐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产生中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学生就会渴望学习也乐于学习[2]。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活用导课

课堂的导入,犹如戏曲的“序幕”,如果能让学生“一见钟情”,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节学生的情绪,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课的方法很多,有直接导入法、以旧引新法、实验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等。[3]最重要的是根据教材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在“过氧化钠”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以火灾现场的视频导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一般用什么来灭火?接着进行进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的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就会思考:水和CO2通常都是用来灭火的,现在却可以用来生火,这是为什么呢?用这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许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来自对化学实验的好奇,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实验,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希望通过实验,能够充分激活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感到自己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例如,在“Fe3+与Fe2+转化”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做“茶水变墨水”、“墨水再变茶水”的实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体验获得化学知识的乐趣;在“浓硫酸的脱水性”的学习中,可以做“黑面包实验”,让学生在惊奇的发现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4]。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一种现象,就是实验探究浮于表面、效率低下。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是我们的化学课程课时数少,而是实验探究是需要时间的,导致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在减少,从而用播放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替代实验。第二是在课外探究活动的布置上,有时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课外探究实验,到了课后,既没有指导、组织,也没有控制、监督,更没有安排时间让大家进行交流,最后不了了之。这种探实验探究,时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的。总的来说,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无可替代的,缺乏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化学实验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并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真正实现化学的有效教学。

三、善用语言

语言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好的语言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时候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可以达到不用的效果。在不同的课堂氛围下改变字词的读法,或者调整句子的顺序,都能达到不同的效果,这些也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我们要怎么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身边有许多说话风趣幽默的人,我们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寻找素材,留心他们的语言特点。从生活中提炼的语言也会更加贴近学生。当然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不能卖弄语言,不能为了讲笑话而讲笑话,如果这样就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教学任务。总的来说,课堂的45分钟可以放得很开,说得很远。但是必须做到形散神不散,灵活而不散乱。

总之,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一直的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也正处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上只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的研究,认真的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课堂一定会变得更加的充满活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