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文言文教学手段评价论文
一、经典选文要兼顾学生兴趣
(一)根据学情需要舍弃或补充部分教学内容
这里所谈的对学情的关注,既包含对学生既有学习经验的衡量,也包含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揣摩。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高考压力,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教师大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例如,在教授《鸿门宴》后,当学生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可以补充《垓下之围》,让学生欣赏完整的人物形象,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得失。史传类的文言文相对浅易,学生容易看懂,也有兴趣学。而对学生特别不愿意学习的论述类文章,则可以降低学习要求只作略讲,甚至可以不讲。比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只需要补充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即可。
(二)对教学顺序重新进行组合安排
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涉及教学顺序的重新组合和安排。教材中一般都把文言文放在一起,但在文言文单元的集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情绪低落,不愿主动学习。对此,我们不妨放弃集中学习的方式,把文言文穿插到其他单元去分散地欣赏,这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第五册中传记文学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各位传主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时把同一册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调整过来一起讲解,通过古今传记文学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时代人物的优秀品质,更明白自己应具备怎样的道德修养。
二、整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教学成为热门课题。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也有利于学生梳理、归纳文言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开阔其视野。但是,信息技术如何使用,原有的文言文教学手段怎样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还要以教学的实际需要、现实可能为凭。文言文所反映的古代生活已然消逝,一些典章器物、礼节风俗、制度名词,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却影响着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教师如果能够提供有关的多媒体音像资源,对于容易接受感性事物的学生来讲,无疑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理解。例如,在《六国论》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六国破灭”原因的看法,这比教师平铺直叙地介绍说明生动有效多了。而在《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先通过《百家讲坛》中的介绍来解决历史背景问题,那就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质疑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于无疑处生疑,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师说》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看法是否合理,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反思作者观点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养成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评价方式宜多元
高等职业学校文言文教学尤其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发展。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对自己学好文言文没有信心。他们由于认识不到自己的学习潜力,畏惧心很强,不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导致成绩不佳;反之,成绩不佳又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文言文学习难度日益增大,学生的认知态度也日趋消极。所以对学生不应单纯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要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评价。教师一方面要综合使用语言性评价,如作业评语、对课堂发言的即时评价等;另一方面应进行适时的非语言评价,达到对学生“评价鼓励”的目的,给予学生继续进步的希望和动力。同时,文言文教学效果如何,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以及对文本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发表了怎样的见解,学了多少知识,是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总之,评价标准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真实的情感体验。但如果只有教师一方面的评价,难免显得说服力不强,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评价中,要使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更要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和反思。例如,对背诵这一教学任务,如果只是用试卷分数来衡量,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不可能有好的分数,更不能指望他们有背诵的积极性。但是如果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不用分数,而是依据背诵能力的提高来区分等级,其激励效果就会明显不同。简而言之,“舍”与“补”的选择教学策略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这三方面进行必要的舍弃和必须的补充,从而增强文言文教学的可接受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