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表达美文摘抄
与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在咖啡馆见面,各自点上喜欢的饮品,然后在温软的钢琴曲中,相互问候、寒暄。几分钟后,便相对无言。时隔多年,曾经长发飘飘引领潮流的画坛新锐,如今是一头寸发,黑边眼镜,挺括蓝色短袖棉质衬衫,没了昔日的潇洒不羁,眼神里多了一份沉敛。
想当年的画室生活,他的任何一笔色彩都能成为彼此交流的话题,如今曾经嬉笑怒骂的所有时光只能成为岁月的背景。时间如此迅疾,它们只偶尔在彼此的对视里,在脸上呈现的微妙的神情中闪烁一下,然后快速逝去。一整晚,记得只有一个对话,他说:“真的谢谢你。”我问:“谢我什么?”时间太长,细小情节已回忆不起。他继续:“那些日子,家遭变故,生活一时得不到接济,谢谢你的那些钱。”我说:“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他轻轻点头,接着喝了一口绿茶,继续静坐。
似是彼此已有距离,其实没有,这是很奇怪的感觉。仿佛彼此面对一本古书,书页已合,生动情节还有记忆力,如同流水在各自心里蔓延和润泽,彼此的属性刚好对接。
也曾在咖啡馆与另一位故人叙旧。坐定后,他从包里取出一本刊物,对我说:“刚才路过巷口书店,随手一翻,看到转摘你的作品。”然后他话锋一转:“旁边的那篇文章,写得很有见地。”他指给我看。然后说:“你知道吗,那个作者前些日子很惨,据说是踩着血肉横飞的尸体前进的,出版社、编辑、网友都在微博上大骂。”
发达的现代技术给人便捷的同时,确实也形成一种监督力量,类似此种现象大有所在,并不惊奇。他接着谈起这些年身边发生的事,没完没了。我示意他桌上的咖啡已凉,试图及时断开。他呷了口咖啡,继续,一连串的真诚惯用语:说白了、说心里话、我实话告诉你、我跟你老实说、我一点都不骗你……事业、人际、感情所及皆是令他愤愤的话题,让人难以喘息,无处逃遁。他尚未厌倦这种交流方式,也完全没有顾及我的感受。这样的表达,其实根本不必要,也毫无意义。有时人的表达太过剧烈,就会伤及彼此。因为太多掏心窝的话语会让人产生一种悬空情绪,永远在两人之间罩着。这种距离下不会产生美感,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不在乎”。
想起少年时住在大宅院隔壁的阿婶的一幕情景。阿婶是大家闺秀出身,因缘弄巧,从城市舒适的家庭嫁入偏僻的山村,至此与丈夫相濡以沫。多年之后创下家业,且在城里也有铺子。后来丈夫在生意路上被捉去当壮丁,此后生死不明。那时,每天看见她静坐在厅堂的藤椅上,头发梳得顺顺的,盘结在后,衣着清清爽爽。然后慢条斯理地在日光下做针线活。有一次,她的小女儿向邻居借一个簸箕回来,头发凌乱,哭丧着脸。她问完话后,不疾不徐地说:“别哭,把簸箕拿去还人家,把柜里那袋子贡糖也捎去送给他家孩子。”接着她为女儿揩去泪水,整理好头发,说:“日子过得再难,也不要在他人家面前露出苦色。”
记忆中,阿婶是我离开宅院生活多年后才离世的。其实她中年以后的日子很苦,当时全家人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但她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从来没有看到她哭过,也从来没听过她向别人兜售苦水。家道渐落后,她一个人撑起家庭,育有三子一女。
一个人命运再难,也不可显在脸上,才是端然且笃定的处世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表达,要能形成一种水流无声的静谧,才能具备大心,形成智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