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
设计意图: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要求:(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只要工夫深,()
五、作业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