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逃跑》的教学反思
刚看到《小兔逃跑》这一故事时,首先被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过之后才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活动中我与幼儿一起感受故事情境,对本次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一、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我在引导孩子欣赏第一段对话时,结合插图,让他们展开想象,猜想故事中的兔妈妈会怎样回答淘气小兔的话语。再结合图画,让孩子们感受妈妈对小兔的爱,从而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母爱”的主旋律。孩子有了这次的情感铺垫,那么在理解后面几段对话和插图时,就有迹可循了。
在小兔逃跑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重点猜想兔妈妈变成了什么?重点观察兔妈妈鱼竿上的胡萝卜、爬山时所带的东西等细节,通过讨论分析,让幼儿体会兔妈妈能够不顾一切困难,也要把自己的宝宝追回来的情感。
故事结束后,我又引导幼儿讨论:兔妈妈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呢?让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母爱”的情感进一步得以提升。
二、画面处理详略得当
《逃家小兔》整个故事主要是由几个平行的画面组成。如果逐幅观察、讨论,幼儿可能会产生厌倦。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讨论了前面三幅图,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发展、情感基调、对话句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猜一猜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并让幼儿戴上小兔和兔妈妈的头饰,创编对话进行表演。例如,小兔说:“我要变成一只大老虎。”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一只大老虎,我就变成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天天看着你。”等等。至于后面四幅图,我则引导幼儿进行简单观察,初步了解小兔和兔妈妈的变化,然后引导幼儿用前面已掌握的句型来说一说,起到进一步巩固句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开始出示封面图画,引导幼儿质疑,幼儿老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跟画面单调的内容有关系,利用这幅图来引导幼儿质疑,似乎有点“为质疑而质疑”之嫌。再如,幼儿在创编对话时,个别幼儿还不能很好地体会兔妈妈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以至于当一个幼儿说“我要变成一棵大树”,另一个幼儿却说“我要变成一个砍树的人”。这说明前面几幅图讨论分析还不够透彻,幼儿对兔妈妈这一角色变化始终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一点理解还不够深刻。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继续深刻思考,争取用更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知识,体会乐趣。
本文标签:
[!--temp.ykpl--]